时间: 2025-04-26 21:5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7:29
宿灵岩寺
作者: 赵嘏
明月溪头寺,
虫声满橘洲。
倚栏香径晚,
移石太湖秋。
古树云归尽,
荒台水更流。
无人见惆怅,
独上最高楼。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溪边的寺庙,
虫鸣在橘子洲上回荡。
傍晚时分倚靠在栏杆上,
移石时节太湖的秋意渐浓。
古老的树木在云中渐渐消失,
荒凉的台地上水流依旧。
无人能见我心中的惆怅,
我独自登上最高的楼台。
该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明月”、“虫声”、“古树”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以表现孤独、思念及对自然的感悟。
赵嘏,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开元年间。曾任职于太原,因才华出众而受到重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宿灵岩寺》写于诗人旅途之中,夜宿灵岩寺,面对明月和虫声,诗人感受到孤独与惆怅。此时正值秋季,万物萧瑟,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互交织,产生了深刻的感触。
《宿灵岩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孤独。全诗以明月、虫声、古树、流水等意象为主线,营造出一个清幽、孤寂的氛围。开头的“明月溪头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与寺庙相映成趣,令人感到安宁。接着,诗人通过“虫声满橘洲”的描写,增添了生活的细节,使读者感受到秋夜的静谧与生命的律动。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倚栏而望,移石而思,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索与人生的感慨。尤其是“移石太湖秋”,既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流转与无常。随着古树的消逝与流水的延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心中难免生出惆怅与遗憾。最后一句“无人见惆怅,独上最高楼”,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令人回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独特,既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孤独情感的深入思考。
诗中“明月”象征什么?
A. 忧伤
B. 宁静
C. 疲惫
D. 喧闹
“虫声满橘洲”中,虫声的作用是什么?
A. 增添氛围
B. 表现孤独
C. 形容景色
D. 描绘人物
诗人“独上最高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悲伤
C. 自豪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