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5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51:59
换巢鸾凤 倚梅溪四声
作者:唐圭璋 〔近代〕
花落春归。又鹃啼柳港,絮绕萍溪。
雨繁清梦短,午寂篆烟微。
离心争与塞云飞。曼吟掩门,柔肠九回。
欢游减,算尽换少年情味。
还记。灯影里。湖净藕深,歌罢凉生袂。
岸曲闲鸥,露桥菱女,犹念当时人否。
惆怅芳辰客天涯,乱魂空度银筝底。
晶帘垂,夜沉沉别恨怎理。
春天已经过去,花瓣纷纷落下。又听见杜鹃在柳港啼叫,柳絮随风飘绕在萍溪上。
细雨纷飞,清梦短暂,午后的寂静中,烟火微微升起。
离愁别绪像那塞外的云朵,飞散不定。轻声吟唱掩住了门,柔肠百转千回。
欢乐的游玩减少了,算尽了年轻时的情感滋味。
还记得那灯影下,湖水清澈,藕花深处,歌声停歇后,凉意袭来。
岸边悠闲的鸥鸟,露桥上菱女,是否还记得当时的人呢?
惆怅的芳辰,客居天涯,心绪飘荡,任凭银筝低吟。
晶帘垂下,夜色沉沉,别离的恨意该如何解理?
作者介绍:唐圭璋(1876-1954),近现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民国时期,诗风受到传统诗歌的影响,兼具现代感。其诗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圭璋的人生转折时期,充满了对青春逝去的惆怅,对往昔恋情的怀念,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换巢鸾凤 倚梅溪四声》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绪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已逝、青春不再的深刻感悟。开篇便以“花落春归”引入,既是自然的变迁,也是心境的写照。随着杜鹃的啼鸣,诗人将个人情绪与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悲壮的氛围。诗中细致的描写,如“雨繁清梦短”,不仅传达出春雨的缠绵,也暗示着梦境的脆弱与短暂。
接下来的“离心争与塞云飞”,则是对离别心情的浓烈表达,似乎在诉说着与爱人或友人的距离感。诗人用“曼吟掩门”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柔软与脆弱,似乎在吟唱中寻求慰藉,但又被现实的孤独所困扰。
而“欢游减,算尽换少年情味”,则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诗人回忆起往昔的欢愉,感叹如今的失落,情感的复杂在字里行间中流淌。
最后,诗歌以沉重的情感收尾,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惆怅,夜色的笼罩让人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孤独感,也让人反思如何面对内心的别恨。整首诗在层层递进中,情感愈加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光流逝、青春消逝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思考,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伤感的氛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落春归”表达的是哪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曼吟掩门”中的“曼吟”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