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2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22:24
换巢鸾凤 有遗予诗者不敢答且不忍答用史邦卿韵
作者: 吴绮 〔清代〕
天妒人娇。正鸾羞觅渡,鹊懒填桥。
忽来灯下句,如听雨中箫。遥知堪瘦倚阑腰。
病因影起,香随梦销。孤眠起,想只有玉楼花照。
清悄。鸿飘渺。门掩苎萝,空把灵犀抱。
拣尽寒枝,压残金线,幽怨寄怀香草。
频展乌丝断离肠,奈何欲唤青天老。
而今情绪,凭谁问取分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人命运的惋惜,正如天妒红颜。鸾鸟羞于寻找渡口,喜鹊懒于修桥。忽然听到灯下的诗句,仿佛听见雨中箫声。远远看去,瘦弱的身影倚在栏杆上,病是因影子而生,香气随着梦境而消散。孤单地在床上醒来,只有玉楼的花影照亮。清冷的夜晚,鸿雁在空中飘渺,门扉紧闭,空抱灵犀。挑尽寒枝,压断金线,幽怨的情感寄托在香草之上。频频展开乌黑的丝发,断肠的离愁难以忍受,奈何想要呼唤青天却无能为力。如今的情绪,凭谁来问个究竟?
作者介绍:吴绮,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而受到赞誉。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细腻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对女性地位与感情表达的探索期。吴绮的诗作反映了女性在情感上的挣扎与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限制。
吴绮的《换巢鸾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中的无奈与惆怅。全诗通过“天妒人娇”的开篇,设定了一个悲伤的基调,暗示着美丽与命运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意象,如“鸾羞觅渡”和“鹊懒填桥”,不仅展现了爱情的脆弱,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冷漠。
在诗的中段,灯下的诗句像雨中的箫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思念的交织。尤其是“遥知堪瘦倚阑腰”,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瘦弱女子的孤独与无助。后面的“香随梦销”则将梦境与现实的破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唏嘘。
结尾部分“奈何欲唤青天老”,更是将无奈与绝望推向高潮,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力感。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极为成熟,展现了吴绮作为女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学修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惋惜与无奈,展现了女性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力感。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吴绮将女性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爱情的复杂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妒人娇”主要表达了:
A. 美丽的人常常受到宠爱
B. 美丽的人常常遭受不幸
C. 美丽的人常常受到追求
D. 美丽的人常常受到尊重
“忽来灯下句,如听雨中箫”中,灯下的句子主要象征:
A. 诗的美好
B. 夜晚的孤寂
C. 朋友的陪伴
D. 快乐的时光
诗中“奈何欲唤青天老”表达的情感是:
A. 渴望希望
B. 对命运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爱情的执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