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6:12
送舟过南山用琴韵二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云涛一苇意雄夸,
惯与滩头雁聚沙。
年后腊前梅唤客,
山南水北竹为家。
蓬蒿影里开三径,
笳鼓声中听两衙。
去住了无忻厌赏,
暮年心迹晚林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豪情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中以“云涛”比喻浩瀚的气势,借“一苇”来展现自己的从容与自信,常常在滩头与大雁一同聚集。腊月的梅花呼唤着客人,山南水北则以竹林为家。蓬蒿的影子下开出三条小径,鼓声与笳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听两边的衙门。归去与留下,心中却没有厌倦与欣赏,暮年的心事如同晚林中的乌鸦。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正值腊月,梅花盛开,正是冬去春来的时节,诗人借梅花之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展现了李弥逊深厚的诗歌造诣。诗的开篇以“云涛”和“一苇”展开,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的气概,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从容和淡泊的态度。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腊月梅花的盛开,借此呼唤客人,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热爱。
“山南水北竹为家”的描写,将自然与人居环境结合,展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接下来的“蓬蒿影里开三径”和“笳鼓声中听两衙”,则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仿佛在热闹的场景中,诗人依然保持着一份静谧。
结尾两句“去住了无忻厌赏,暮年心迹晚林鸦”,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表达出对生活的淡然与对岁月的思考。整首诗既有飘逸的意境,又有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理解。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岁月的感悟,体现了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云涛”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自然景象
C. 诗人的心情
诗人借梅花来表达什么?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恐惧
“暮年心迹晚林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与反思
B. 热情与活力
C. 恨与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