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4: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4:19:23
味含霜气洞庭柑,
鲊带桃花楚水。
春暖著人君会否,
不教淮白过江南。
这首诗写道:洞庭湖的柑橘果实中蕴含着霜气,鲊(即酱)伴随着桃花飘散在楚水之畔。春暖花开之时,您是否会到来?我不愿让淮白(指淮河的水清澈如白色)流入江南。
“洞庭柑”与“桃花”都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柑橘在南方盛产,象征着丰收与美好。而桃花常与春天和爱情相关联,楚水则是描绘江南秀丽的自然景色。诗中提及的“淮白”则通过清澈的水象征了纯洁与美丽,表达了对江南的景仰。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因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自然流畅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山水田园诗与咏物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借助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杨万里的《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二首 其二》是一首意境清新、情感真挚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柑橘和楚水的桃花,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君到来的期待。前两句通过对柑橘和桃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春日氛围,表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
第三句“春暖著人君会否”,则将自然景色与人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最后一句“不教淮白过江南”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眷恋和对纯净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思考与人情的温暖,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江南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情的思念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湖?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景物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鲊”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李白的《庐山谣》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文情感。
诗词对比:对比杨万里的诗作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杨万里更侧重于自然的美,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