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4:12
根盘蛟蜃路藤萝,四面无尘辍棹过。
得似吾师始惆怅,眼前终日有风波。
根系缠绕的蛟蜃,蔓藤萦绕的小路。四周尘土不染,停船而过。
若如我的师父那样,开始感到惆怅,眼前却终日波涛汹涌。
罗隐(833年-909年),唐代诗人,字梦阮,号景山,晚号醉吟生,出身于官宦家庭,后因政治变故,经历了诸多波折。罗隐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金山僧院》创作于唐代,诗人借参访金山僧院之际,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中既有对宁静环境的赞美,又隐含对世事纷扰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金山僧院》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根盘蛟蜃路藤萝”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恬淡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似乎在告诉读者,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宁静是可以形成鲜明对比的。
而后两句则引入了诗人的情感转折,提到“得似吾师始惆怅”,这不仅表明诗人对老师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最后一句“眼前终日有风波”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在面对生活中无尽的风波时的无奈与渴望。
全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对比,前半部描绘自然的宁静,后半部则引出个人的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使读者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心中的那份惆怅与思考,赋予整首诗更为丰富的内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风波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在纷扰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诗中提到的“蛟蜃”指代:
A. 一种植物
B. 传说中的水生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鸟类
诗人对自己老师的情感是:
A. 爱慕
B. 嫉妒
C. 憎恨
D. 忘记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惆怅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朋友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