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32:57
人生风波间,触事喜乖隔。
前君还里中,王事有程格。
欢言不一再,归马已在轭。
相期高阳秋,丛菊手共摘。
惟时家多虞,伯氏遭远谪。
苍黄走国门,下马拜颜色。
孤舟千日宿,离思日侵迫。
还家问生事,未免烦计画。
自念非世器,身以闲为职。
不能高奋飞,有类笼中翮。
清霜落众木,诸岭应列碧。
行当脱身去,烂醉松下石。
人生在风波中,遇事常常喜怒无常。前朝的君王回到故里,朝政有规章制度。欢快的言语再也无法多说,归来的马车已在轭中。约定在高阳的秋天,我们一起去摘菊花。只是时光多有忧虑,伯氏遭到远方的谴责。苍天与黄土走出国门,我下马向你致敬。孤舟在水中漂泊千日,思乡之情日渐逼近。回家问询生活琐事,难免要烦恼策划。自我认为不如世间器物,闲适的生活便是我的职责。不能高飞远翔,犹如被禁锢在笼中的翅膀。清霜降落在众多树木上,各山岭应当都呈现出碧绿的色彩。行将摆脱束缚,烂醉于松下的石头旁。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人,字景升,号白石,白居易的后嗣,曾任职于地方,兼有诗文才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亲情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收到朋友曼叔的见寄后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面对政治动荡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答曼叔见寄》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韩维对人生风波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全诗以平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几句以“人生风波间”引入,直接点出生活中的种种波折,接着通过“触事喜乖隔”表达出人与事之间的隔阂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前君还里中,王事有程格”,不仅反映了对政治局势的关注,也暗示了作者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以自由施展抱负的无奈之感。接下来,诗人渴望与好友相聚,提到“相期高阳秋,丛菊手共摘”,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重。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自省“自念非世器,身以闲为职”,表明他对自身价值的反思以及对清闲生活的追求。最后的“烂醉松下石”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放松的向往,渴望在松树下酣醉,以摆脱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感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风波的深刻理解,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在复杂社会中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阳”指代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归马已在轭”意指什么?
A. 马车已归来
B. 马车未归
C. 马车在路上
D. 马车破损
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态度是:
A. 忙碌
B. 闲适
C. 苦闷
D. 高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