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香》

时间: 2025-07-27 14:52:06

诗句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52:06

原文展示: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水中沉淀的好材料如同珍贵的柏木,博山的烟雾暖和了玉楼的春日。我怜惜你也是一种无缘的存在,贪恋那芬芳的香气而忘记了自己的身影。

注释:

  • 沈水:指沉在水中的东西,常用来形容珍贵的物品。
  • 良材:好的材料。
  • 柏珍:指珍贵的柏木。
  • 博山:指博山,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形容烟雾缭绕的景象。
  • 玉楼:意指华丽的建筑,通常象征着美好的环境或境界。
  • 怜君:可理解为对某人的怜惜。
  • 无端物:指没有理由或缘由的存在。
  • 馨香:芬芳的香气。
  • 忘却身:忘却自身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唐代诗人,字梦阮,号青丘。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生活在唐朝末期。他的诗风以清新、俊逸著称,作品涉及多个主题,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香》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力衰弱、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香气,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雅的语言,融合了自然与人情,展现了罗隐的艺术才华。首句“沈水良材食柏珍”,以“水”和“木”的对比,构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以遐想。诗中提到的博山烟雾,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神秘的空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美好的春日中。

而“怜君亦是无端物”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这种对美的追求,往往伴随着对自身存在的迷茫,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贪作馨香忘却身”,则是诗人对香气的迷恋,象征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悟,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时常常会忽视自身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美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既向往又淡然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沈水良材食柏珍:沉在水中的良好材料,像珍贵的柏木一样,暗示着珍贵与价值。
  2. 博山烟暖玉楼春:博山的烟雾温暖了玉楼,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春日氛围。
  3. 怜君亦是无端物:对某人或事物的不舍与怜惜,暗示着其存在的无奈。
  4. 贪作馨香忘却身:沉浸在芬芳的香气中,忽视了自身的存在,表现出一种迷失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良材”比作“柏珍”,强调其珍贵性。
  • 对仗:诗句之间有着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水”、“柏”、“烟”、“春”等意象,营造出自然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是一种对存在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变幻,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柏木:象征着珍贵与永恒。
  • :代表着朦胧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象征美好与愉悦,同时也暗示着对自身的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材”指的是什么?

    • A. 珍贵的木材
    • B. 普通的材料
    • C. 其他
  2. “博山烟暖玉楼春”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寒冷的冬天
    • B. 温暖的春天
    • C. 灼热的夏天
  3. 诗人对“馨香”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无所谓
    • B. 渴望与迷恋
    • C. 厌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两首诗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感慨,但李白的诗更强调孤独感,而罗隐则更侧重于对美的迷恋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将下山有作 柬公实 题陈居素手卷 杂咏三十首,选廿七 其二十七 题黄韵珊孝廉桃溪雪传奇后 其四 读曲歌八十九首 其五十七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 其三 开元寺试泉和伍国开韵 其一 秋夜吟 游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传闻异辞 鼓字旁的字 逵路 角槎 雕刻 酒把持 旡字旁的字 木怪 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暑雨祁寒 丨字旁的字 好语如珠 秃宝盖的字 包含摘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涕泗滂沱 高车驷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