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4:30
老境
作者: 陆游 〔宋代〕
发白未及童,齿摇未及脱,
正如一席饮,烧烛将见跋。
溪山环草舍,霜露侵布褐。
文章虽自力,亦已强弩末。
宁将垂老耳,更受世事聒?
匡庐入我梦,行已寄瓶钵。
白发还未完全显现,牙齿摇晃却没有掉落,
就像一场宴饮,烛光快要熄灭。
小屋四周环绕着溪水和山峦,霜露浸透了我那件粗布衣裳。
尽管我的文章是自我努力而成,但如今也已是强弩之末。
我宁愿在老年时,耳边不再受世俗喧嚣的打扰。
匡庐山的美景常常进入我的梦中,我的行囊已经寄托在酒瓶与钵盂之间。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深沉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与金朝的对抗,忠贞报国的情怀贯穿其一生。
创作背景:这首《老境》是陆游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衰老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厌倦。
《老境》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透过诗人对老年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宁静。诗的开篇通过“发白”与“齿摇”,描绘了老年特征,仿佛在告诉读者,岁月无情,人的身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而“正如一席饮,烧烛将见跋”则用宴席和烛光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宴席的欢乐终究会结束,正如生命的烛火终会熄灭。
接下来,诗人通过“溪山环草舍,霜露侵布褐”展现了他居住环境的自然美,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些许的安慰,但生活的现实却无情地侵蚀着他的身心。
“文章虽自力,亦已强弩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省与感慨,反映出他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最后的两句“宁将垂老耳,更受世事聒?匡庐入我梦,行已寄瓶钵”则是诗人对世俗喧嚣的拒绝,他宁愿沉浸于梦境与自然之中,寄情于山水,远离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老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老年生活展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理想的向往。
诗词测试:
《老境》的作者是?
诗中“发白未及童”主要表达了什么?
“匡庐入我梦”中的“匡庐”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