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庐山双剑峰》

时间: 2025-05-01 03:14:07

诗句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4:07

原文展示:

倚天双剑古今闲,
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
始应农器满人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双剑峰的壮丽景象,仿佛是高高耸立的剑,穿透古今的悠闲。双剑峰比四周的山高出三尺。若是火云能燃烧起来,那么田间的农具就会满目皆是。

注释:

字词注释:

  • 倚天:指高耸入云的景象,形容巍峨的山峰。
  • 双剑:指两座山峰,形似双剑,象征着力量和雄伟。
  • 三尺:比喻高出周围的山峰,增添了其威严感。
  • 火云:指火焰般的云彩,暗指天灾或气候变化。
  • 农器:指农业工具,象征着丰收与劳动。

典故解析:
“倚天”常用来形容高大的事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峰常被比作剑,象征着豪情与气概。诗中提到的“火云”涉及到对自然灾害的反思,常见于古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来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以山水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峰,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

诗歌鉴赏:

《题庐山双剑峰》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及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庐山双剑峰的雄伟与壮丽。诗的开头以“倚天双剑”形象地描绘了双剑峰如剑一般高耸入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古今闲”二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对永恒的思考。第三句“若使火云烧得动”,引入了自然灾害的可能性,暗示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带有一丝对现实的警醒。最后一句“始应农器满人间”,则是对丰收的渴望与对人类生活的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的恩赐与人类的劳动。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天双剑古今闲:描绘双剑峰的壮丽,强调其高耸与悠闲。
  • 三尺高于四面山:进一步说明双剑峰的高度,突显其巍峨。
  • 若使火云烧得动:引入火云,象征自然的威力与不可控。
  • 始应农器满人间:表达丰收的愿望,呼应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双剑,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开头与结尾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结构美。
  • 拟人:火云被赋予了能动性,强调自然的威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强调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传达出人类渴望丰收、和谐与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剑峰:象征力量与雄伟的山峰,代表自然的永恒。
  • 火云:象征自然灾害,代表不可预测的力量。
  • 农器:象征丰收与劳动,体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双剑峰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类的渺小
    D. 历史的厚重

  2. “若使火云烧得动”中“火云”指的是什么?
    A. 火灾
    B. 大雨
    C. 自然灾害
    D. 太阳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表现山水之美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写庐山的壮丽景象。

诗词对比:
对比来鹄的诗作与王维的《鹿柴》,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而后者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岁暮书怀次宝意舅氏韵 其一 寄怀商凤池都中 塞下曲 题碧沼寺 天平山 题隐圃赠蒋希鲁 钓台 经略龙图开拓曾公岩景物一新遂为诸岩之冠因 临刑赋 转调二郎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择的词语有哪些 田字旁的字 台吏 钩金舆羽 望风扑影 包含底的成语 彑字旁的字 掷铁饼 牛字旁的字 榛碍 集腋成裘 手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一望无涯 擅自为谋 登基 包含衏的词语有哪些 情见乎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