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2: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34:42
百雉层城上将坛,
列营西照雪峰寒。
文章立事须铭鼎,
谈笑论功耻据鞍。
草檄清油推健笔,
曳裾黄阁耸危冠。
双金未比三千字,
负弩空惭知者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层叠的城墙上准备祭坛,西方的营地在寒冷的雪峰下闪耀。文章的创作和立功名都需要铭刻在鼎上,谈笑之间,功名的耻辱也显露在马鞍之上。用清油书写的草檄显示出笔力的强健,轻裘拖曳着身影,黄阁高耸的冠冕显得危险。双金的荣耀比不上那三千字的光辉,负着弩箭的我,空自惭愧,明白知者难求。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豪放,词句中常流露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个人才华的自省。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本诗写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正值文人追求功名与学问的风气盛行。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个人成就的渴望和对自身才华的自我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幅宏大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功名与成就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层城和祭坛的壮观,表现出一种雄心壮志。在“文章立事须铭鼎”一句中,强调了文才和功业的重要性,暗示着在历史的舞台上,只有留下铭刻才能被后人所铭记。接着,诗人以“谈笑论功”展现了文人的风范,言语之间流露出对成就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草檄清油推健笔”来表达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与渴望,而“曳裾黄阁耸危冠”则暗示着他在高位上的不安与惶惑。最后,诗人以“双金未比三千字”来结束,表达了对自身作品的深刻反思,虽然拥有金钱的荣华,但与丰富的文学成就相比,仍然感到自愧不如。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与对照,引发读者对功名与文学的深思,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功名与文学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透过对比与对照,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铭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成就
c) 冷酷
“双金未比三千字”中,三千字代表什么?
a) 金钱
b) 文学成就
c) 家庭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与自愧
b) 完全无所谓
c) 轻松自在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与内涵,提升对唐代文学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