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七禽咏 早耕早布》

时间: 2025-05-07 04:28:58

诗句

早耕早布,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

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忧,粟田再种秋可收。

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28:58

原文展示

早耕早布,节物如流春色暮。
金房土瘠无稻田,布耕播种种何处。
一春焦涸旱无雨,麦穗藏头犹未吐。
麦穗不吐人不忧,粟田再种秋可收。
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


白话文翻译

早早地耕作播种,时节如流水般流逝,春色已近黄昏。
虽有金色的房屋,土地却贫瘠无稻田,播种又该种在哪里呢?
这一春天干旱无雨,麦穗的尖端尚未吐出。
麦穗不吐人并不忧愁,稻田再种秋天还可收获。
只担心夏天的粮食不足以交纳,严厉的官吏在门口不肯离去。


注释

  • 早耕早布:指的是早期耕作和播种,反映农事活动的开始。
  • 节物如流:形容时节变化迅速,春天的光景即将结束。
  • 金房土瘠:金房指富贵的生活环境,土瘠则指土地贫瘠,形成鲜明对比。
  • 焦涸旱无雨:春天干旱,没有雨水,土地干涸。
  • 麦穗藏头犹未吐:麦穗的花蕾尚未展开,暗示丰收的希望尚未到来。
  • 悍吏坐门官不休:形容官吏严厉,常常在门前盘查不放松。

典故解析

古代农耕文化中,春天是耕作的季节,农民们通常在这个时候开始播种,期待秋季的丰收。诗中提到的“金房土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而“悍吏”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体制和对农民的压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动荡并存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写农耕生活,关注民生疾苦,风格质朴而富有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七禽咏·早耕早布》创作于宋代,一个农业社会,对农民生活的描绘生动而真实。诗中流露出对农民生计的关心与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灾害和官吏压迫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早耕早布》是一首关注农民生计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早春的耕作景象和干旱的困境,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无奈。开篇“早耕早布”强调了农民为生计而付出的努力,紧接着“节物如流春色暮”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有限的耕作时间。

“金房土瘠无稻田”,这一句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尽管有生存的空间,但土地的贫瘠让人无处播种,带来深深的无奈与绝望。而“一春焦涸旱无雨”更是将困境进一步加剧,干旱导致的焦虑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

在对待丰收的态度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无奈。“麦穗不吐人不忧,粟田再种秋可收”,尽管眼前的困境令人忧心,但他依然寄希望于未来的收成,展现出农民的坚韧与乐观。然而,随之而来的“只愁夏料欠输纳,悍吏坐门官不休”又将诗人推回现实的残酷,官吏的苛刻使得农民在收成未果之前就面临交纳粮食的压力,这种对比更突显了农民的苦楚。

整首诗在忧愁与乐观之间游走,通过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深刻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对生活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耕早布:提示早期耕作的重要性,强调农民的勤劳。
  2. 节物如流春色暮:时光流逝,春天即将结束,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3. 金房土瘠无稻田:富贵生活与贫困土地的对比,揭示社会问题。
  4. 布耕播种种何处:面临困境,不知该往何处播种。
  5. 一春焦涸旱无雨:春季干旱,土地缺水,影响耕作。
  6. 麦穗藏头犹未吐:尚未长出麦穗,暗示丰收的希望还未实现。
  7. 麦穗不吐人不忧:虽然麦穗尚未成熟,但人们仍有一丝安慰。
  8. 粟田再种秋可收:即使现在不如意,秋天还有希望。
  9. 只愁夏料欠输纳:担忧夏季的粮食不足以交纳。
  10. 悍吏坐门官不休:官吏的压迫让农民更加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金房与土瘠的对比,展现社会的不公。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式强化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与官僚压迫下的生活苦境,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麦穗:代表丰收与未来的希望。
  • 土地:象征生计与命运的基础。
  • 官吏:代表社会的不公与压迫。

这些意象共同编织出一幅农民生活的画面,体现了时代的艰辛与人们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反映了农民对未来的希望?

    • A. 金房土瘠无稻田
    • B. 麦穗不吐人不忧
    • C. 只愁夏料欠输纳
  2. “节物如流”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农事活动的繁忙
    • C. 自然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悍吏”主要指什么?

    • A. 勤劳的农民
    • B. 压迫农民的官吏
    • C. 富裕的商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 《春望》:同样关注民生,反映社会动荡与农民苦难。
  •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自然与人的关系,关注生活的艰辛。

诗词对比

  • 刘学箕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但刘学箕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环境对农民的影响,而杜甫则更多探讨战争带来的苦难。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传递了对社会不公的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这些书籍和文章能够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秋宫怨 其二 案《瑶华集》题作[宫怨] 浪淘沙 其一 春宫怨 浪淘沙 浪淘沙 昭君套 浪淘沙 题《东海劳歌》 浪淘沙 瓶中一枝莲谢惜而赋之 浪淘沙 浪淘沙 题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赐墙及肩 草衣士 氏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归正首丘 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悲愤填膺 监视居住 麋鸟 流觞曲水 磁性材料 年久失修 包含你的词语有哪些 澎濞 建之底的字 尸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