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3: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3:42:49
原文展示:
春兴八首 其七 李东阳 〔明代〕
瓮山西望接平坡,匹马双童几度过。 十载衣冠朋旧少,五更风雨梦魂多。 湖边渔榜惊鸥鸟,树里僧房隐薜萝。 飞尽桃花还燕子,一年春事竟如何。
白话文翻译:
从瓮山向西望去,连接着平坦的山坡,我和我的小童骑着马多次经过这里。 十年来,穿着衣冠的朋友和旧识越来越少,而在五更时分,风雨中的梦境却越来越多。 在湖边,渔船的桨声惊起了鸥鸟,树丛中的僧房隐藏着薜荔和女萝。 桃花已经凋谢,燕子归来,这一年的春光又将如何度过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春兴八首》中的第七首,创作于明代中期。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个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比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事的变迁,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淡薄的感慨。诗中“瓮山西望接平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而“十载衣冠朋旧少”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后两句通过对湖边渔船和树里僧房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与隐逸的氛围。最后,“飞尽桃花还燕子”一句,以春天的循环往复,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友情淡薄。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感慨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无情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瓮山西望接平坡”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A. 开阔的视野 B. 狭窄的山谷 C. 繁忙的市集 D. 荒凉的沙漠
“十载衣冠朋旧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A. 对友情的怀念 B. 对财富的渴望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战争的厌恶
“飞尽桃花还燕子”中的“飞尽”和“还”分别象征了什么? A. 生命的结束和开始 B. 春天的凋谢和归来 C. 友情的淡薄和重逢 D. 战争的结束和和平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