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酹江月·驿中言别》

时间: 2025-04-26 05:06:35

诗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35

原文展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白话文翻译

天空辽阔,水面无边,我恨东风不懂得珍惜世间的英才。蜀地的鸟儿与吴地的花朵在残阳下凋零,令人难以忍受看到荒废的城墙和颓废的壁垒。铜雀台上春日的情怀,金人台下秋日的泪水,这份怨恨又能向谁倾诉?英勇的剑气,斗牛场上的奇才空自认其能。那信江海余生的壮志,南行千里,只有小舟一只相伴。正为鸥鸟的盟约留住醉眼,细心看涛生云灭。仰望柱子吞噬的辉煌,旗帜回旋走向的美好,千古以来的壮志豪情。伴随他人无眠,秦淮河畔应是孤独的明月。

注释

  • 水天空阔:指宽广的水面与天空,描绘自然的壮丽。
  • 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意指春风不珍惜英才,暗含对人才流失的惋惜。
  • 蜀鸟吴花:蜀地的鸟与吴地的花,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
  •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铜雀台与金人台为历史典故,分别象征春秋情怀与历史的伤感。
  • 堂堂剑气:形容气势磅礴的剑气,表现出英雄气概。
  • 信江海余生:表达对大海与未来的信念。
  • 秦淮应是孤月:指秦淮河的孤独与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剡,宋代诗人,字君和,以诗名世。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作多反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酹江月·驿中言别》创作于作者离别之际,情感复杂,既有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诗歌鉴赏

《酹江月·驿中言别》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感的词作,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反思。开篇以“水天空阔”描绘自然之美,接着转入对人才与美好事物流失的惋惜,表现出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铜雀春情,金人秋泪”引出历史典故,象征着春秋的悲欢离合,使词作更具历史厚度。

词中反复出现的“恨”字,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不甘,而“堂堂剑气”与“信江海余生”则传达出一种英雄豪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最后的“秦淮应是孤月”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孤独的明月象征着诗人在外漂泊的心境,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天空阔:开篇描绘自然之美,暗示广阔的心胸。
  2. 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表达对东风的怨恨,象征对人才被浪费的惋惜。
  3. 蜀鸟吴花残照里:蜀鸟与吴花在落日余晖中凋零,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4. 忍见荒城颓壁:不忍看到荒废的城墙,暗含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5.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历史的象征,表现春秋的变幻无常。
  6. 此恨凭谁雪:对怨恨的诉说,表明无处倾诉。
  7.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表达英雄气概,强调个人能力与成就。
  8. 那信江海余生:表达对未来的信心与追求。
  9. 属扁舟齐发:小舟象征孤独的旅程,显示出漂泊的无奈。
  10. 正为鸥盟留醉眼:鸥鸟的盟誓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11. 细看涛生云灭:细心观察自然的变幻,表现人生无常。
  12.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历史辉煌的回顾,表现出对荣耀的追求。
  13. 千古冲冠发:表达壮志与豪情。
  14. 伴人无寐:孤独与思念交织,体现内心的煎熬。
  15. 秦淮应是孤月:最终的孤独感,象征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东风”比喻时运,表现对命运的无奈。
  • 拟人: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情感厚度。
  • 对仗:通过对仗增强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英雄气概的向往,情感深邃而复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天空:象征开阔与自由。
  • 东风:象征春天与希望,同时又带来无奈。
  • 蜀鸟吴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与历史的变迁。
  • 铜雀金人:历史的象征,反映出时代的悲欢离合。
  • 孤月: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邓剡
    • C. 杜甫
  2.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中,铜雀和金人分别象征什么?

    • A. 春与秋
    • B. 美好与凋零
    • C. 历史的辉煌与悲伤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描绘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表达对命运的思考与不屈的精神。
  • 《春望》(杜甫):通过对国家的忧虑,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加洒脱,情感更为豁达。
  • 《静夜思》(李白):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选》
  • 《中国古代诗词全集》

赏析

  (文天祥创作说)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诗歌的意境。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有意帮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军队凭借长江天险却未能抵挡住元军,又仿佛老天不肯帮忙似的。“水天空阔”写长江水面宽阔,本来正是阻挡敌人的有利条件。“不借”,不肯帮助。“英物”,英雄人物,这里指抗元将士。   “蜀鸟吴花残照里”到“此恨凭谁雪”,写这次途经金陵时所见。“蜀鸟”指子规,也就是杜鹃鸟,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死后变化成的,啼声凄厉。“吴花”指吴地的花草,三国时金陵是吴的国都。“残照”指夕阳的照射。“铜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赤壁之战要不是东南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曹操的军队早就打过了长江,把乔家两姊妹(孙策及周瑜的妻子)掳去关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铜雀台里了。杜牧的诗只是一种假设。但南宋灭亡时宫中嫔妃确实遭到元军掳掠,所以文天祥用“铜雀春情”来指这件史实。“金人秋泪”,汉武帝曾在长安的宫中用铜铸造了一个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汉亡以后魏明帝曾派人到长安去搬取这个铜人,据说铜人不愿离开故土,竟流下眼泪来。这里借指南宋灭亡后珍贵文物被元军劫掠一空。总之,文天祥这次经过金陵,满眼都是金人破坏后的残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满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经被俘,很难再重整旗鼓,仇恨和耻辱无法被洗刷。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古人传说好的宝剑,有精气上通于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空认奇杰”,白白地认我为英雄。这两句是说自己所佩的宝剑倒是把好剑,剑气上冲斗牛,可惜自己已经落入敌手,辜负了这口把自己当作英杰的好剑。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   “那信江海余生”以下三句,是记一二七六年他从镇江摆脱元兵监视,经海路南逃的事。“江海余生,南行万里”,是说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然后乘小船(扁舟)出海继续南行。“余生”等于说幸存的生命。“鸥盟”原指与海鸥交朋友,这里借指抗元战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东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涛生云灭”指战局的风云变幻。这两句说明他之所以南行万里是为了寻找战友共举抗元大业。“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睨柱吞嬴”用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代,秦王提出用十五个城池换取赵国的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璧到秦国,看到秦王没有用十五城来换璧的诚意,就拿着和氏璧怒发冲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说:如要夺璧,宁可将璧在柱子上击碎!秦王不敢强夺。“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吞嬴”是说蔺相如怒气冲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国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死于军中,司马懿领军来追,蜀军突然回师(回旗),竟把司马懿吓退。文天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决不放过敌人。“千古冲冠发”,是讲千百年前,蔺相如怒发冲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意思是说上面讲的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驿馆,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这个无法入眠的人。秦淮河,是流经金陵的一条河。这两句表明,现实虽然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     (邓剡创作说)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的帮助,只能遭人怜惜。“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痛。随即引出许多感叹。“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托身。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杜牧曾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现在居然成了现实。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已把谢、全二太后掳去。“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但宋朝亡国,国亡数被迁移,此恨难消。“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祥这样的人物。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多的。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风韵。蜀鸟、吴花、残垣断壁,是一种惨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这次又病而求医,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睨柱吞嬴”,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气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期望之情。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作者虽然因病不能随之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友人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阕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真情。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建阳李君寄驯鹇俄殪野狸信至燕哀以三曲 其一 蛙声 鸡声 九流 诣五泄驴上口占寄骆怀远 答嘉则 送娄某丞丹阳 雪中移居 其二 雪中移居 其一 过伯升宅玩骨董而菖蒲尤盛鱼有红色有蓝色有玉有锦俱三尾如鼎又有水晶四尾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拑秣 克尽厥职 抛开头的成语 水漫金山 通风机 豆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分毫不值 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过迷 寡欢 破瓜之年 倒载干戈 包含曾的成语 辵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灵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