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34
瘴江南去入云烟,
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
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
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
岂容华发待流年。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瘴江流向云端的景象,远望去,黄茆草丛尽头就是海边。雨后的山腹,晴朗的天空下,留下了象的足迹。潭水的中心在阳光的照耀下,温暖得像是长蛟在流口水。射箭的工匠巧妙地窥伺游人的身影,而飓风的母亲却偏偏惊扰了旅客的船只。从今往后,忧虑的事情不止一件,怎能让白发等待流年的逝去呢?
诗中提到的“蛟”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象征着水的力量与变化。“瘴江”则体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背景。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宗元,号柳河,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歌闻名,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此诗作于柳宗元贬谪至永州期间,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及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作为一个经历了政治风波的文人,他在此诗中抒发了对生活的忧虑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岭南江行》以岭南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瘴江南去入云烟”描绘出一幅朦胧的画面,给人以神秘感。随着视线的延伸,诗人将目光投向黄茆草丛与海边,展现出对辽阔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山腹雨晴添象迹”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大自然,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而“潭心日暖长蛟涎”则暗示了内心的温暖与安宁,但“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则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惊险。最后两句将诗人的忧虑升华为对生命的思考,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人生的短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柳宗元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采用了比喻(如“瘴江南去入云烟”),拟人(如“飓母偏惊”),以及对仗(如“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岭南的自然风景,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珍惜。
《岭南江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柳宗元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蛟”是指什么?
A. 一种鱼
B. 传说中的水生动物
C. 一种鸟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生活的忧虑与时间的流逝
C. 爱情
《登高》(杜甫)与《岭南江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