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问如满禅师 其一》

时间: 2025-05-18 04:15:55

诗句

佛从何方来?

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4:15:55

原文展示:

问如满禅师 其一
李诵 〔唐代〕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问道:佛陀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又往哪里去?既然说佛法是常住于世,那佛陀现在又在哪里呢?

注释:

  • :指佛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 何方:哪里,表示方向或来源。
  • :这里指涅槃或消亡,佛教中常用的概念。
  • 常住世:佛教认为佛法是永恒存在的。
  • 今处:现在的位置或所在。

典故解析:

“佛从何方来”与“灭向何方去”是对佛教核心教义的质疑,涉及到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佛教中常常探讨佛陀的涅槃和法的永恒性,但诗人通过提问引发读者对这些概念的深入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探讨哲学与宗教。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疑问表达对佛教教义的思索与追问,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和哲学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质问的方式展开,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层思考。开篇的“佛从何方来”,引导读者思考佛陀的起源及其存在的意义,而“灭向何方去”则引发对生命终极归宿的探讨。诗中的“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一语,揭示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困惑与不解。通过这种质疑,诗人不仅在探讨宗教和哲学的问题,也在展示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探索。整体来看,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反映了唐代对佛教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佛从何方来?”:质疑佛陀的来源,暗含对生命起源的思考。
    • “灭向何方去?”:探讨生死的归宿,折射出对涅槃的疑问。
    • “既言常住世”:反问佛教教义的自相矛盾。
    • “佛今在何处?”:最终回归现实,表达诗人对佛的寻求。
  • 修辞手法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
    • 对仗:前两句形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质疑,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与困惑。

意象分析:

  • :象征智慧与觉悟。
  • 何方:象征方向和归属,暗示人对生命的追寻。
  • :象征生死与涅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佛从何方来”,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A. 询问佛的起源
    B. 表达对佛的崇拜
    C. 描述佛的形象
    D. 质疑佛教的存在

  2. 诗中“灭向何方去”主要探讨的是哪个主题? A. 生死
    B. 财富
    C. 爱情
    D. 友情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by 李白:同样探讨生命与存在的主题。
  • 《静夜思》by 李白:涉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李诵的《问如满禅师》更为直白,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在表现手法上,李诵的质问引人思考,而王维则以诗意的画面引发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史》
  • 《佛教哲学与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月朔查山探梅集六浮阁分韵得覃字 樟滩 岭海将归梁吉士佩兰载酒邀同屈大均陈恭尹吴韦王准陈 光孝寺观贯休画罗汉同陈恭尹赋 紫藤花下醉歌同查上舍弟嗣瑮赋 赠周参政 雨渡永嘉江夜入楠溪 金华道上梦游天台歌 寒夜集镫公房听韩七山人疆弹琴兼送屈五还罗浮 下扶啸台陟阆风崖自蓬壶径泛舟入钟鼓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犬吠声 天地经纬 用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认奴作鄌 籍马 收活儿 包含九的成语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包含尚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包含绩的词语有哪些 漫地漫天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麥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旁通曲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