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3 08:57:09

诗句

九日馀香伴月明,一觞亦足畅幽情。

青楼夜半琵琶语,不说人间有此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57:09

原文展示:

九日馀香伴月明,一觞亦足畅幽情。
青楼夜半琵琶语,不说人间有此清。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的节日里,余香伴随着明亮的月光,一杯酒就足以表达心中的幽情。
深夜的青楼里,琵琶声悠扬,不必提及人间还有如此清幽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馀香:指过节后的香气,暗指节日的余韵。
  • 一觞:一杯酒。
  • 畅幽情:畅快地表达内心的幽情。
  • 青楼:指妓院,古时文人雅士常在此地吟唱作乐。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用于伴奏。

典故解析:

  • 九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与登高、饮酒、赏菊等活动相关。
  • 青楼:古代青楼文化的象征,往往与文人的风雅生活相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本,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常有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与友人共饮的情景,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清幽情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节奏流畅,意境悠远,展示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独特感受。开头用“九日馀香伴月明”描绘了节日的余韵与宁静的夜晚,月光下的香气仿佛在延续着节日的气氛,这种意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美好。接下来的“一觞亦足畅幽情”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情感的捕捉,一杯酒便能倾诉心中幽情,突显了饮酒的雅致与情感的深厚。

后半段转向青楼,描绘出深夜琵琶声的悠扬,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宛如在喧嚣中寻得一隅清静。诗人并不直接提及人间的繁杂,而是通过“青楼夜半琵琶语”的描绘,暗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在繁华背后,仍有清幽的存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氛围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清幽情趣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豁达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日馀香伴月明:描写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余香,月光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一觞亦足畅幽情:表达了在如此氛围中,喝一杯酒就足以畅快地表达内心的幽情。
  3. 青楼夜半琵琶语:夜深人静时,青楼中传出琵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情调。
  4. 不说人间有此清:暗示世间的繁杂与喧嚣,诗人选择不提,反而让这种清幽显得更为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节日的香气比作心中情感的寄托。
  • 对仗:前后句形成和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隐喻:青楼的琵琶声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珍视与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在繁华与喧嚣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象征着传统节日,代表团圆与思念。
  • 月明:象征着清冷与宁静,营造出诗中氛围。
  • 青楼:代表着社会的另一面,蕴含着复杂的人情世故。
  • 琵琶:象征着音乐与艺术,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古筝
    • B. 琵琶
    • C. 二胡
    • D. 箫
  3. 诗人通过哪种情景表达内心的幽情?

    • A. 一觞酒
    • B. 一首诗
    • C. 一幅画
    • D. 一段舞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对比张本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描绘了节日与自然的美,但张本更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结合了对时局的感慨,表现出更为沉重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古诗词名作解析》
  3. 《金朝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菩萨蛮·还丹节行将何作 菩萨蛮 菩萨蛮 杭州西湖 菩萨蛮 夏闺二首 其十三 菩萨蛮六首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 泯江源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四 不寐 菩萨蛮 七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穴宝盖的字 白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污手垢面 兀字旁的字 锻炼之吏 时儆 包含默的成语 平昼 包含塌的词语有哪些 以众暴寡 妙质 副本 不废江河 虽死犹生 鳥字旁的字 行辎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