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1:5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1:54:36
飞雪满群山
作者: 姚燮 〔清代〕
冷月窥篷,冰漪冱柁,絮衾酒梦难温。
炉铛剩茗,窗篝残焰,守得如此黄昏。
听疏钟何处,已全失城山翠痕。
况空濛里,秃柳枯蒲,栖遍冻鸥魂。
须又要抽帆辞客去,呼童晨起,好办离尊。
船娘甚怨,筝弦抽掣,也凄响泪同吞。
便尽情一醉,终难道愁来十分。
将愁与鸟,堕风荡入京岘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月光透过帐篷,冰冷的水波在船舶上荡漾,梦中的温暖因酒而难以实现。炉子上只剩下几片茶叶,窗边的篝火已经熄灭,守着这样的黄昏让我感到无比孤独。听着远处的钟声,不知响在哪儿,已无力分辨城山的翠绿痕迹。更何况在这朦胧的雪夜,光秃的柳树和枯萎的蒲草,栖息着冻鸥的灵魂。即将启程离去,叫醒小童准备离酒,船娘满怀怨恨,琴弦的抽动发出凄凉的声响,泪水也随之吞咽。即便尽情地喝醉,最终也难以言说心中的忧愁。将愁苦与鸟儿一同,随风飘落入云端。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情感细腻著称。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自然景象及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季,描绘了寒冷夜晚的孤寂和忧愁。诗人在这样一个时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离愁别绪,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事的思考。
《飞雪满群山》是一首充满冬日寒意的抒情诗,整体氛围阴郁而深沉。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以“冷月窥篷”的意象开篇,立刻引入了寒冷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中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特别是“冰漪冱柁”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寒意逼人,心绪沉重。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炉铛剩茗,窗篝残焰”,表现出对温暖和热闹的渴望,而现实却是“守得如此黄昏”,令人感到无奈与孤寂。钟声的疏远、山色的失去,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感,愈发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惘。
诗中“船娘甚怨,筝弦抽掣”的描写,传达出对离别的伤感。船娘的怨恨与琴声的凄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一句“将愁与鸟,堕风荡入京岘云”,则是对忧愁的释怀,象征着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放手。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冬季寒冷的感受、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伤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终希望将忧愁随风而去的心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冷月”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欢快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冬天的氛围?
A. 柳树与蒲草
B. 玫瑰与阳光
C. 雨水与青蛙
“船娘甚怨”中的“怨”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悲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飞雪满群山》与王维的《送别》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描绘了冬天的冷清与孤独,而后者则展现了离别时的忧伤与感慨。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情感,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