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5:50
步月访熙民松孙
作者: 张元奇 〔清代〕
籍咸共高致,让地与花居。
闲就涤烦虑,虚廊颇有余。
劫尘消碧宇,凉思泛红渠。
便算今宵乐,吾家月不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愿与朋友共享宁静的环境。诗人闲适地洗净内心的烦恼,面对空旷的廊道感到余暇颇多。在烦恼消散的天空下,凉爽的思绪在红色的小河上荡漾。即使今夜的欢乐,也比不上我家中的月光。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月”与“花居”、“红渠”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张元奇,清代诗人,字云舟,号渔樵,生于江苏,主攻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相对平和,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频繁。诗人可能在一次月夜访友时,受到环境的启发,写下此诗,以表达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步月访熙民松孙》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夜景,诗人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快乐。诗的前两句“籍咸共高致,让地与花居”表明诗人与友人共享高雅情趣,体现出文人之间的雅致交往。接下来的“闲就涤烦虑,虚廊颇有余”则转向了内心的世界,强调在这种环境下,心灵得以洗净,烦恼消散,生活的余暇让人心旷神怡。
“劫尘消碧宇,凉思泛红渠”描绘了诗人心中那种宁静与清凉的感受,劫尘的消散意味着世俗的烦恼已远离,而心灵的思绪在水面上荡漾,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一句“便算今宵乐,吾家月不如”则以比较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对家庭月光的淡淡失落,尽管当下的乐趣美好,却仍然无法与家中的温馨月光相提并论。
整首诗以月和水为意象,融合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高致”指的是什么?
A. 低调生活
B. 高雅情趣
C. 贫穷生活
“劫尘消碧宇”中“劫尘”指的是什么?
A. 友情
B. 繁杂的世俗烦恼
C. 美好的自然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失落
B. 忧愁
C. 宁静与快乐
《步月访熙民松孙》与《静夜思》都有对月亮的描写,但前者更多表现出与友人共享的宁静与快乐,而后者则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