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2
步月
己未岁吴山灯市甚盛用史梅溪韵
厉鹗〔清代〕
瞰月峰高,看街帘远,物华取次如归。
夜深寒浅,春在六铢衣。
望来处纱笼万点,见背后钗燕双飞。
疏梅下星移汉转,胜似拜安妃。
尘霏。行不断,踏歌伴软舞,随地成围。
天教晴稳,乐事往年稀。
念游侣馀酲尚在,问殢人香梦谁知。
匆匆里饧箫又晓透罗帏。
月光照耀下,山峰显得格外高耸,远处街道上悬挂的帘子仿佛近在咫尺,街市的繁华如同回家一般熟悉。夜深时,寒意略减,春天的气息穿透了轻薄的衣物。向前望去,灯笼如星星般点缀,后面却看见两只燕子在飞舞。稀疏的梅花下星星移动,时间仿佛在转变,胜过了拜安妃的美丽。尘霏弥漫,游人不断,踏歌而舞,四周围成了欢快的阵势。天公作美,天气晴朗,然而欢乐的时光却越来越少。想念游伴,酒意未消,问那醉人香梦又有谁会知晓?匆匆中,箫声透过罗帏传来,似乎又是黎明的到来。
厉鹗,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石头,晚号夜雨,生于1730年,卒于1815年。其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融入个人情感。厉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曾任官职,后隐居山水之间,诗作数量众多。
此诗创作于己未年,正值吴山灯市繁盛之时,正是灯会期间,诗人以灯市的热闹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春夜的向往与感慨,同时融入了游子对往昔快乐时光的怀念。
《步月》不仅是一首描绘灯市繁华的抒情诗,更是一幅春夜的美丽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灯市的热闹景象和月光下的宁静对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便以“瞰月峰高”引入,细腻的景象勾勒让人感受到一种遥远的宁静与繁华的交融。紧接着的“夜深寒浅,春在六铢衣”,则将气候与心情紧密结合,春天的寒意与温暖的衣物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温暖的向往。
接下来的“望来处纱笼万点”,通过灯笼的点点光亮,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而“见背后钗燕双飞”则将人们的目光从热闹的灯市转向了个人情感的寄托,燕子象征着春天和爱情,暗示着美好与希望。随后的“疏梅下星移汉转”更是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古今交错的韵味。
整首诗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往昔快乐时光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念游侣馀酲尚在,问殢人香梦谁知”,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诗的最后一句“匆匆里饧箫又晓透罗帏”则以音乐唤醒了黎明的到来,给人以新的希望与力量。
瞰月峰高,看街帘远,物华取次如归。
夜深寒浅,春在六铢衣。
望来处纱笼万点,见背后钗燕双飞。
疏梅下星移汉转,胜似拜安妃。
尘霏。行不断,踏歌伴软舞,随地成围。
天教晴稳,乐事往年稀。
念游侣馀酲尚在,问殢人香梦谁知。
匆匆里饧箫又晓透罗帏。
全诗通过描绘灯市的繁华与春夜的宁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瞰月峰高”中的“瞰”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钗燕”象征什么?
“念游侣馀酲尚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描写自然与人文情感方面的不同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