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9:2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24:17
作者:蒋敦复 〔清代〕
不知何物医花病。又昨夜绿窗风横。
莺莺燕燕商量定。只劝子规声静。
佳人恨从来薄命。看狼藉秋千无影。
一春心力天忙甚。嫁了枝头芳杏。
不知道什么能治疗花的病。昨夜又在绿窗前感受到横扫而来的风。
黄莺与燕子商量着,劝说杜鹃的声音要安静一些。
佳人的怨恨向来就是命薄,看看那秋千,狼藉得没有影子。
这春天的心力实在是太忙了,嫁给了枝头的芳杏。
杜鹃鸟在古诗中常常被赋予悲伤的象征,传说杜鹃会叫唤出人们的思念与离别之情。在这首诗中,杜鹃的叫声被劝说要静下来,暗示着一种希望与安宁。
蒋敦复(1768年-1843年),字维桢,号慎庵,清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博学多才,主攻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咏物抒情为主。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爱情苦涩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命运的思考。
《杏花天》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开头“医花病”便引人深思,花的病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遭受损害,似乎在暗喻人生的苦涩与无常。接下来的描写中,绿窗的风、莺莺燕燕的喧闹,构建了一个充满春意的背景,但这份春意却被杜鹃的哀鸣所打破,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佳人恨从来薄命”,诗人在这里引入了女性命运的主题,表达了对女人命运的同情与无奈。在描绘秋千的“狼藉”时,诗人用此象征爱情的破灭与失落,整个春天的心力都在为这些美好的瞬间而忙碌,最终却只嫁给了那盛开的杏花,似乎是对无常爱情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爱情脆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的“医花病”指的是什么?
A. 治疗花的病
B. 治疗人的病
C. 医生的职责
D. 花的开放
“莺莺燕燕”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悲伤
C. 冬天的寒冷
D. 远方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佳人恨从来薄命”反映了什么主题?
A. 爱情的美好
B. 生命的无常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