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鉴湖晚望》

时间: 2025-04-27 05:25:36

诗句

新霜脱衰叶,寒日下疏蓬。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5:36

原文展示:

新霜脱衰叶,寒日下疏蓬。
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
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
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

白话文翻译:

新霜已落,衰败的树叶纷纷脱落。寒冷的太阳照耀着稀疏的蓬草。
岸边细小的轮廓似乎已隐没在水中,波平如镜,辽阔得像天空一样。
桥延伸到越溪的水面,帆船迎着剡川的风行驶。
不知何处传来箫声和鼓声,隐约在那丛林的祠堂中。

注释:

  • 新霜:指刚刚落下的霜,象征着秋冬的寒意。
  • 衰叶:衰败的秋叶,暗示时光流逝。
  • 疏蓬:稀疏的蓬草,表示景色的萧条。
  • 岸细低疑尽:岸边的轮廓细小而低矮,似乎在水面上消失。
  • 波平阔似空:水面平静,如同无边无际的天空。
  • 桥通越谿水:桥通往越溪的水面,暗示连接不同的地方。
  • 帆带剡川风:帆船迎着剡川的风,表现出行的状态。
  • 鸣箫鼓:箫声和鼓声,暗示音乐的存在。
  • 丛祠杳霭中:丛林中的祠堂,隐约可见,增添神秘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夏竦,字子羽,号懋庵,南宋时期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流露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鉴湖晚望》是一首描写秋冬交替时节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湖边的秋冬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的氛围。开头两句以“新霜”和“寒日”引入,描绘了初冬的寒冷和萧瑟,衰败的树叶和稀疏的蓬草映衬出自然界的苍凉。接下来的“岸细低疑尽,波平阔似空”,则通过对岸边和水面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两句“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桥和帆船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游历和探索的乐趣。最后一句“何处鸣箫鼓,丛祠杳霭中”则以音乐的隐约传来,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渗透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新霜脱衰叶:描绘初冬时节的景象,霜的出现意味着寒冷的来临,树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2. 寒日下疏蓬:寒冷的阳光洒下,稀疏的蓬草在微风中摇曳,增强了秋冬的寒意。
    3. 岸细低疑尽:岸边的轮廓细小而低矮,似乎已经消失在水中,给人一种虚无的感觉。
    4. 波平阔似空:水面平静如镜,辽阔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空旷感。
    5. 桥通越谿水:桥与水连接,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6. 帆带剡川风:帆船在迎风行驶,象征着自由与旅行的乐趣。
    7. 何处鸣箫鼓:音乐的隐约传来,表现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8. 丛祠杳霭中:丛林中的祠堂,神秘而幽深,暗示着人们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平阔似空”,将水面比喻为天空,增强了空灵感。
    • 拟人:通过“鸣箫鼓”,赋予音乐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如“桥通越谿水,帆带剡川风”,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纷扰的逃避之情。

意象分析:

  • 新霜:象征着寒冷、生命的结束。
  • 衰叶: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疏蓬:表现出秋冬的萧条与孤寂。
  • 波平阔:象征着宁静的心境与辽阔的自然。
  • 箫鼓: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人文的气息。
  • 丛祠:代表着人们对精神寄托和信仰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新霜脱衰叶”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夏末
  2. 诗中提到的“帆带剡川风”意味着什么?

    • A. 旅行的乐趣
    • B. 船只的损坏
    • C. 风暴的来临
    • D. 船只停靠
  3. 诗的最后一句“丛祠杳霭中”给人什么感觉?

    • A. 喧闹
    • B. 神秘
    • C. 明亮
    • D. 寒冷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春天的生机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二者都是描绘山水自然的诗,但夏竦的作品更强调孤独与空灵,而王维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留别徐斯远时斯远将赴朱晦庵之约三首 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 松原山行七绝 徐君季纯常德教授廨中名一室日如舟取东坡为 余干游昌国寺 徐君季纯常德教授廨中名一室日如舟取东坡为 怀旧 曾秀才送茶 曾相士约过意钓答以绝句 二十八日同临湘尉曹吕益卿登岳阳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浅妄 溢气坌涌 锌板 蕰藻 妇姑勃谿 违强凌弱 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公明正大 单人旁的字 地北天南 包含熠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百不一存 韋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包含五的词语有哪些 本瑞 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