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2:3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34:19
作者: 姚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滑甚桃笙,叠八尺珊瑚,尘未容渍。展向琼铺,微砑画苔纹碎。记否药磴春酣,沁袖角露华浓翠。又背人,竹影侵来,荡得月魂灵水。慢教诗妓持蝇拂,早鱼鳞泛上秋意。湘江断梦谁寻雨,红凝半函残泪。藕叶悄卷夜凉,认一般,愁烟难洗。让玉猧绣闼偷眠,消受汗花香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环境,诗人用“桃笙”与“珊瑚”来比喻音乐的滑润,尘埃未能污染其纯净。接着,诗人展现出如玉般的铺陈,上面微微点缀着苔藓的纹路。诗人回忆起春天在药磴上饮酒的情景,时光如露水般浓郁而湿润。然后又描述了竹影的侵袭,仿佛月光荡漾在灵动的水面上。诗妓轻轻拂去蝇虫,早晨的鱼鳞显示出秋天的气息。湘江的梦已断,没人再寻觅那场雨,泪水凝结在红色的信函半开中。藕叶轻轻卷起,夜凉如水,愁苦的烟雾难以洗去。最后,诗人渴望在玉制的窗阁中偷得片刻安眠,享受着花香的沁人心脾。
作者介绍: 姚燮,清代著名诗人,以词工、诗清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美、人生哲理,风格清丽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玲珑四犯 簟痕依竹屋体》是一首充满意象与情感的诗。诗中的环境描绘细腻而生动,桃笙与珊瑚的搭配展现了音乐的优雅与纯粹,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脱俗的世界。诗人通过对春景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在描写竹影与水面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令月光与水波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灵动的美。诗中暗含的忧伤情绪通过湘江与泪水的意象得以体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记忆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孤独情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滑甚桃笙”中的“桃笙”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湘江”象征的是:
A. 富贵
B. 思乡与遗憾
C. 快乐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