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03
《拜曹娥庙》
作者: 刘基 〔元代〕
曹江源自舜江来,
抱父悲同泣旻哀。
纵使乾坤灰劫火,
娥心一点不成埃。
《拜曹娥庙》
曹江水流自舜江而来,
在此我与父亲共同悲伤,泪水与天空同流。
即使天地间经历了火灾与劫难,
娥的心灵一丝尘埃也不会染上。
曹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孝楷模,她为了寻找父亲的尸体而投江自尽。诗中提到的“曹江”和“舜江”都体现了她对父亲深厚的感情和对忠孝的追求。曹娥的故事在《史记》和《东周列国志》等多部古籍中都有记载,成为传颂千古的典故。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中立,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明初的开国功臣,曾以其卓越的才智参与了朱元璋的统一大业。刘基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历史、忠孝为主题。
此诗写于元末明初动荡的时代,曹娥的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思考。诗人通过抒发对曹娥的悲悯之情,反映出对人间情感的关注与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拜曹娥庙》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曹娥的崇敬,展现出对忠孝精神的追求与思考。全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曹娥为父亲的冤屈而悲伤,表现出深厚的亲情。曹江水流自舜江而来,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后两句则转向对天地的感慨,面对世间的灾难与动荡,曹娥的心灵依然纯洁而坚定,展现了她不屈的精神。诗中“纵使乾坤灰劫火”一句,描绘了世事的无常与残酷,但随之而来的“娥心一点不成埃”则强调了忠诚与情感的力量,表达出一种不被世俗所动摇的信念。
整首诗用字简练而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忠孝、亲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歌以曹娥的忠孝情怀为核心,强调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个人情感的坚定与不屈。诗人通过曹娥的故事,传达了对忠孝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曹娥因为什么原因投江?
A. 为了保卫国家
B. 为了寻找父亲的尸体
C. 为了追求爱情
诗中提到的“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天空
C. 朋友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忠孝的主题?
A. 灾难与火焰
B. 江水与泪水
C. 太阳与月亮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刘基的《拜曹娥庙》更注重对忠孝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的个性。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