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21
满庭芳 赠泾阳县二女姑
作者:马钰
奇哉至理,常净常清。
易知易晓难行。
要做神仙,须索认此为凭。
休别搜玄搜妙,
便登心遣欲忘情。
无染著,更无憎无爱,
无竞无争。
悟后触来不动,
觉无中尺地,
悉皆归宁。
日月同官,
昼夜团聚光明。
不神而神显现,
驾祥云奔赴蓬瀛。
朝玉帝,
显真功,
清静道成。
这首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强调了内心的净化与清明。虽然道理简单易懂,但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若想成为神仙,就必须对此有确切的认识。不要再追求那些深奥的玄理,而应当让内心放下欲望与情感的牵绊。无所执着,既没有仇恨也没有爱恋,既没有竞争也没有争执。悟道之后,面对万物也会心如止水,所有事物都能归于宁静。日月相互交替,白昼与黑夜共聚光明。无形的神灵在世间显现,乘着祥云奔赴蓬莱仙境。朝拜玉帝,展现自己的真实功德,最终获得内心的清静与道的圆满。
作者介绍:马钰是元代著名的道教诗人,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他的诗作常带有道教思想,强调内心修养与自然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道教思想盛行的元代,反映了当时对修道成仙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马钰的《满庭芳》不仅是一首具有哲理深度的诗作,还是对道教思想的生动诠释。诗中多次提到“无染无著”,这反映了道教追求心灵纯净、超脱世俗纷扰的理念。诗的开篇便引入了“奇哉至理”,设定了全诗的哲学基调,随后通过“易知易晓难行”来强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集中在内心修养,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超脱后的境界,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日月同官,昼夜团聚光明”的意象,诗人描绘了一个和谐的宇宙观,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
而“驾祥云奔赴蓬瀛”则是一种诗意的升华,象征着修道者通过内心的修炼最终实现与自然的融和,获得永恒的宁静。这种理想的状态不仅符合道教的核心思想,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多用对仗与比喻,如“无染著,更无憎无爱”,通过对比强化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内心的修炼与超脱,通过放下世俗的欲望与情感,达到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无染著,更无憎无爱”表达了怎样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驾祥云奔赴蓬瀛”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