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38
雨渍愁云重不飞,
山蒸冷雾袭人衣。
亦知屏翳空多事,
只恐羲和失所归。
岁晏波涛东逝急,
天寒鸿雁北来稀。
残灯永夜清无焰,
坐听饥猿响翠微。
雨水浸湿了愁云,沉重得无法飞翔,
山中升起冷雾,袭来湿冷的气息。
我知道四周的环境太多烦恼,
只怕羲和(太阳)也迷失了归处。
年末的波涛急速向东奔流,
寒冷的天空中,北来的鸿雁稀少。
残灯下漫漫长夜,光芒全无,
我坐在这里,听那饥饿的猿猴在苍翠的山林中啼叫。
刘基(或作刘伯温),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聪明才智和文学造诣著称,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后世称之为“刘伯温”。刘基的诗词常蕴含深邃的哲理,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个性。
《雨中遣闷》写于雨天,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寒冷和内心的忧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孤独的思考。在这样一个湿冷的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烦闷与思索。
《雨中遣闷》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开篇便以“雨渍愁云重不飞”引入,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随着山中冷雾的袭来,诗人不仅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更加深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接下来的“亦知屏翳空多事”,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烦事的无奈与无力。这里的“屏翳”可以理解为遮蔽,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只恐羲和失所归”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失去方向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岁晏波涛东逝急”和“天寒鸿雁北来稀”描绘出年末的匆忙与季节的变迁,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焦虑。
最后两句“残灯永夜清无焰,坐听饥猿响翠微”则将诗人的孤寂情感推向高潮,长夜无光、孤独无依,听到山中猿猴的啼叫,更加突显了诗人的无奈与寂寞。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深厚的文学艺术价值。
全诗通过描绘雨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孤独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索,体现了对生命的哲理反思。
“雨渍愁云重不飞”中的“重”是指:
A. 重量
B. 重要
C. 沉重的情绪
诗中提到的“羲和”指的是: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岁晏波涛东逝急”表达了:
A. 时间的缓慢
B. 时间的飞逝
C. 时间的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