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7:27
思悲翁
弱龄轻日月,迈景想神仙。
顾往谅无及,待来徒自怜。
黄金弃砂砾,劬心炼丹铅。
凿石不得水,沉剑徒窥渊。
流光不我与,白发盈华颠。
杖策出门去,十步九不前。
归来对妻子,尘灶午未烟。
干时乏计策,退耕无园田。
霜蒲怨青松,逝矢恨惊弦。
已矣复何道,吞声赴黄泉。
全诗翻译:
年少时光轻易流逝,迈步出门却向往神仙般的生活。
回首往事已无可挽回,等待未来却只能徒自怜悯。
把黄金抛弃如同砂砾,辛苦心思在炼丹铅。
凿石却得不到水源,沉剑只是徒然窥望深渊。
光阴流逝不曾与我同在,白发已满头颠。
手杖支撑着我出门,十步中有九步不敢前行。
归来对着妻子,烟火缭绕的午后厨房。
时运不济缺乏计策,退耕无田可种。
霜蒲怨恨青松,流逝的箭令人惊惧。
已然如此又有何道可言,默默吞声走向黄泉。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景星,明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尤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刘基为其谋划战略,奠定了明初的基础。
创作背景:
《思悲翁》写作于刘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思考。作为一位曾经辉煌的政治家,刘基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往成就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显示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细腻。
《思悲翁》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光的轻易和年老时光的沉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首联以“弱龄轻日月”开篇,直接点明主题,抒发了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惘。中间部分则通过复杂的意象,如“黄金弃砂砾”、“凿石不得水”,表现了追寻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诗人以炼丹和凿石的喻象,暗示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与挫折。
全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尤其是“归来对妻子,尘灶午未烟”一句,描绘了家庭琐事的平淡无奇,却又显现出诗人心中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失落。最后的“吞声赴黄泉”则是对生命终结的沉重思考,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接受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失落。例如“黄金弃砂砾”象征着对理想的放弃,而“凿石不得水”则象征了追求的无果。诗句中使用的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使得感情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情感基调沉重而又富有哲理,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金”象征着什么?
“凿石不得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吞声赴黄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思悲翁》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刘基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反思与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下抒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感受与表达。
以上是对《思悲翁》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