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4
故致政参政大资张公挽词三首 其一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海内推耆德,朝端蔼直声。
金辉馀烈火,玉价自连城。
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
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在海内外推崇德高望重之人,朝廷上则气氛和谐,清正的声音传遍四方。
金光闪烁的辉煌犹如余火,玉石的价值自会如同连绵的城池般坚固。
正直的品德消除了众人的邪念,高尚的风范激励着后辈。
君王询问白发的长者,仍然想要考量他们的才华。
韩元吉,字德辉,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166年,卒年不详。他以擅长诗词而闻名,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为张公的挽词,张公是当时一位受人尊敬的官员,因其高尚的品德和公正的执政风格而受到广泛推崇。诗人在此时表达对张公的追思与哀悼,同时传达出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这首挽词不仅是对张公的哀悼,更是对理想政治的赞美。开头两句“海内推耆德,朝端蔼直声”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敬仰与和谐的政治环境,彰显出张公的德行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影响。诗中提到的“金辉”和“玉价”不仅象征着物质财富的光辉,更隐喻着道德与品德的珍贵,传达出一种内外兼修的思想。
接下来的“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描绘了正直品德的力量,能够消除社会的邪恶和不公,激励年轻一代追求高尚的理想。最后一句“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则从君王的视角反映出对老年人的尊重,强调了经验与智慧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张公的追思,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正义品德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及其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张公的深切怀念。
诗中提到的“耆德”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德高望重者
C. 财富
D. 官员
诗句“君王问黄发”中的“黄发”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皇帝
D. 文人
诗中“正色消群枉”的意思是:
A. 正直的品德消除邪念
B. 群众反对正义
C. 追求物质财富
D. 高官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