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6: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6:35:34
一声南雁已先红,
神女霜飞叶叶同。
自是孤根非暖地,
莫惊他木耐秋风。
暖烟散去阴全薄,
明月临来影半空。
长忆洞庭千万树,
照山横浦夕阳中。
一只南飞的大雁已经开始变红,
神女的霜冷似乎让每片叶子都感到寒意。
这孤独的根本不是生长在温暖的土地上,
不要惊讶于其他树木能抵御秋风。
暖烟散去,阴影也随之变薄,
明月升起,影子悬浮在半空中。
我长久怀念洞庭湖成千上万的树木,
它们映照着山横浦在夕阳下的景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洞庭”是指中国著名的洞庭湖,古今文人墨客常以其为题材,表达对自然景致的眷恋和思考。
作者介绍:
吴融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以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冬交替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孤独境遇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红树》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独特,以“南雁”和“神女”为引子,营造出一种秋冬之交的氛围。诗中的“南雁”不仅仅是秋天的象征,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神女霜飞”则以拟人的手法,将寒霜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诗人通过“孤根”一词,表现出一种孤独与坚韧,暗示在艰难环境下仍能坚守自我。后面几句通过“暖烟”与“明月”的对比,呈现出一种温暖与清冷的交织,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最后一句“长忆洞庭千万树”则是对美好自然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大自然的热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蕴含丰富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坚韧与怀旧的情感,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雁”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神女霜飞”中“神女”指代何物?
A. 月亮
B. 寒霜
C. 仙女
诗人对“洞庭千万树”的情感是?
A. 怀念
B. 恨意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融的《红树》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吴融更强调了孤独的情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幽静与和谐的自然之美。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