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6: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6:58:13
空山。琤然。潺湲。响流泉。谁传。泠泠古音无人弹。长松夭矫参天。云满轩。娖尘静谭玄。问若聃与周孰贤。子期已矣,予欲无言。二三子者,来共炉看茗椀。山与目相流连。水与心相周旋。陶琴宁设弦。庄渔而忘筌。袖手谢人间。听他尘外啼杜鹃。
在空旷的山中,水声潺潺,清澈的泉水流淌着。是谁在传唱那古老的音乐?那清脆的音调无人弹奏。高耸的长松直入云天,云雾缭绕,氤氲于静谧的谈话之中。我问:老聃与周公,谁更贤明?子期已故,我便不再多言。二三好友,来一起分享茶杯。山水相映,目光流连。心与水流交融,陶渊明的琴不必设弦,庄子钓鱼也忘了捕捉。袖手于人间,静听外界杜鹃的啼鸣。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写于北投肥料公司招待所,一处山水环绕的环境,诗人在与友人交谈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醉翁操·北投肥料公司招待所与公韬勤伯君达茗话,至得静趣》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诗。诗中,袁荣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空旷、清幽的山水环境。开篇的“空山”、“琤然”、“潺湲”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心灵宁静的象征。诗人通过自然的声音,与友人分享内心的静谧,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人提到古代哲人老聃与周公,探讨贤明与智慧的意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道德的和谐相处。诗中反复出现的“山”、“水”意象,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水与心相周旋,暗示了内心的波澜与宁静的统一。
最后,诗人选择袖手于人间,放下世俗的纷扰,聆听外界的自然声音,体现了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这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所流露的恬淡与洒脱,引发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反映出一种哲理思考与人生观,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空山”主要象征什么?
“子期已矣,予欲无言”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提及的“陶琴宁设弦”体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