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4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49:51
雨过曲池凉,风动湘帘捲。
忽见流莺度短枝,娇弄千声啭。
新绿遍园林,细草铺茵软。
谁踏苍苔破晓来,花底琴丝缓。
雨过后,曲池变得清凉,微风吹动湘帘轻轻卷起。
我忽然看到黄莺飞过短短的树枝,发出娇媚的鸣叫声。
新绿的植物遍布园林,细细的草地铺成柔软的垫子。
是谁在破晓时分踩着青苔而来,低声弹奏着琴弦,轻柔而缓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流莺”常用于古诗中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中提到的“湘帘”,则可以与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情趣。
作者介绍:
叶绍本(约1683-约1740),字子振,号月舫,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婉约风格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初夏,正值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之时,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卜算子 初夏偶成》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柔美的诗。诗人在描写初夏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联“雨过曲池凉,风动湘帘捲”,以清新的雨后气息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凉爽宜人的氛围。接下来的“忽见流莺度短枝”,则通过一只黄莺的出现,进一步引入了生动的自然景象,鸟儿的鸣叫增添了画面的活力。
第三联“新绿遍园林,细草铺茵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园林中新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画面。最后一句“谁踏苍苔破晓来,花底琴丝缓”则将诗意推向高潮,清晨的宁静与琴声的悠扬交相辉映,似乎在问谁在这个美好的清晨来到这里,增添了一层神秘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的自然美,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初夏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清新脱俗的生活情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开头描写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诗中提到的“流莺”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细草铺茵软”中,“茵”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叶绍本的《卜算子 初夏偶成》与苏轼的《题西林壁》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后者则通过山水的对比表现人生哲理。两首诗在意境、情感和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