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3: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3:46:23
卜算子慢·江南人来说愚民惨状
作者:黄光 〔近代〕
春烧渐猛,芳草半雕,柳絮乱飞何苦。
雨洗残尘,地糁败红如许。
兀啼鹃带血催归去。
也应悔浓妆淡抹,风流欲赛张绪。
自问心安否。
惨几处华林,已成焦土。
蠢似灯蛾,乱向火光寻路。
试回头故里残痕睹。
纵你有哀情万叠,奈天高难诉。
春天的火焰愈发炽热,芳草已经半黄,柳絮随风乱飞,真是何必如此。
雨水冲洗掉了残留的尘埃,地面上满是败红的花瓣。
孤鸦啼叫,带着血色催促着我归去。
我也应该悔恨那浓妆淡抹的日子,风流倜傥的欲望不如张绪般洒脱。
自问自己的内心安宁吗?
惨痛的地方,华美的林园,已经变成焦土。
愚蠢如灯蛾,混乱地向火光寻求道路。
试着回头看看故乡的残痕。
即便你有千般哀伤,奈何天高无从诉说。
作者介绍:黄光,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愚民状况的忧虑,表现了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
这首《卜算子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切眷恋与对现实的悲哀。开篇以春天的景象切入,芳草半雕、柳絮乱飞,给人一种生命力被消耗的感觉,预示着即将面临的惨状。雨水洗去尘埃,败红如许,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破灭与无奈。诗中反复出现的“惨”字,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与深切的忧虑。
而后半部分中,诗人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思,自问“心安否”,表现出对自身状态的迷茫与无奈。最后,诗人以“纵你有哀情万叠,奈天高难诉”结束,展现了一种无力诉说的悲哀,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社会现象的交织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对愚民惨状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关注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变迁,表达了对愚民现象的批判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透露出诗人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柳絮”主要象征什么?
“自问心安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及的“焦土”主要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