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0:16
作者: 李义壮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沔南太守愚公癖,
移得君山自洞庭。
万顷波涛双砥柱,
千年寰宇一虚亭。
江深日永鱼龙出,
野旷春长草木青。
欲借一区酬素志,不知谁受太玄经。
沔南的太守愚公有着一种执拗的癖好,他从洞庭湖搬来了君山。广阔的波涛如同双重的砥柱,千年的世界如同一个空虚的亭子。江水深邃,日照悠长,鱼龙在水中游出,旷野中春光明媚,草木苍翠。若想借此一区来报答我的理想,不知有谁能领受这种太玄的道理。
作者介绍:
李义壮,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偶山》创作于明代,时代背景复杂,政治动荡,文化复兴。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偶山》是李义壮对自然与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沔南太守的故事,表达了对坚定信念的赞美。开篇以“愚公癖”引入,暗示一种执着的精神,紧接着以“移得君山自洞庭”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强调人对自然的渴望与掌控。
接下来的“万顷波涛双砥柱”描绘了水的浩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而“千年寰宇一虚亭”则带有哲学意味,暗示宇宙的渺小与虚无,令人深思。
诗中后半部分描绘了江河的深邃与旷野的美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盎然。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反映出他对生命与理想的思考。“欲借一区酬素志”则表明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最终以“不知谁受太玄经”收尾,留下悬念,令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展现出明代诗人的理想主义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执着与坚持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哪位太守被提及为“愚公”?
诗中提到的“太玄经”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与李义壮的《偶山》都以山水为题材,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沉重,而李义壮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思理想与哲理,展现出不同的诗人视角。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