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5:0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5:09:08
寄谢观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十五年余苦,今朝始遇君。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
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经过十五年的苦难,终于遇到了知己的欣慰之情。虽然经历过苦难,但在阳光下也无所畏惧,不会对自己曾经的孤独感到羞愧。得失是天命,无法追问,而我对知己的赞美即使鬼神也会听闻。这份恩情深入骨髓,让我在诗中吟诵,仿佛在落叶纷飞的景象中感受这份深情。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友情、孤独等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困苦后,终于遇到知己,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刘得仁的《寄谢观》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后的感慨与感恩。诗歌开头以“十五年余苦”引入,直接展现出作者在漫长岁月中的孤独与苦楚,接着“今朝始遇君”则是转折,突显出遇到知己的喜悦。整首诗通过对光明与孤独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感激。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最后一句“吟坐叶纷纷”的意象,描绘了秋天落叶的情景,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苦难与友情的描写,表达了人生中的孤独与相遇的珍贵,反映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无限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经历了多少年的苦难?
“无惭于白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此恩销镂骨”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