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9:11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这首诗描绘了生长在山石间的野竹,竹子在晨雾中映衬着江岛的景色。翠绿的竹影倒映在深波之中,似乎传来了清冷的声音。龙吟和凤曲在这里都未曾听见,然而竹子的声音却显得格外动人。我不愿意学习蒲柳那样的凋零,而是希望能保持贞洁的心志,自我保护。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
本诗写于李白游历江南之时,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他通过竹子与水波的描写,表达了对清高气节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内心坚贞的坚持。
《慈姥竹》是一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抒情诗,李白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的开头“野竹攒石生”,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竹子生长的环境,竹子在野外生长,不受拘束,象征着一种自由而坚韧的生命力。接着的“含烟映江岛”,则将竹子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烟雾缭绕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迷人的气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深绿色的竹影映在波澜中,清冷的声音似乎在晨曦中悄然传来,给人以清新而凉爽的感受。这种冷静与寂静的氛围,恰恰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坚贞与不屈。
最后两句“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李白不愿意像蒲柳那样轻易凋零,而是希望保持内心的坚定与高洁。整首诗通过竹子的形象,传达了李白宁愿孤傲自守,也不愿随波逐流的精神,展现了典型的李白风格:洒脱、豪放而又充满哲思。
整首诗强调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贞,竹子象征着清高与独立,李白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与高洁的渴望。
诗中“龙吟”指的是什么?
诗中“蒲柳”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什么?
李白的《慈姥竹》与杜甫的《竹石》都以竹子为主题,但李白更强调内心的坚贞,而杜甫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生活的艰辛。这种对比展现了两位诗人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