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4:53
春来江上雁知还,我尚驱车道路间。
芳草极天迷客思,白云何处是乡关。
地卑城郭多临水,县小人家半住山。
闻说西行皆石径,喜无尘土扑征颜。
春天来临,江上的大雁已经知道要返回了,而我却仍然在车辙上行驶。
芳草连绵,极目远望,迷失了游子的思绪,白云飘浮,哪里才是我的故乡呢?
这里地势低洼,城镇多临水而建,乡下的小人家一半依山而居。
听说向西方行进的路上全是石径,真高兴这条路上没有尘土扑面而来。
本诗中提到的“雁知还”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归乡和春天的来临。大雁的迁徙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和生命的循环。
孙云凤,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凝练,善于用生动的意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征程》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行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征程》以春天为背景,借助春天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开篇以“春来江上雁知还”引入,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芳草极天迷客思”来表现内心的困惑与思乡之情,白云飘浮,故乡的模糊轮廓在心中不断浮现。此时,江边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更加深刻。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地卑城郭多临水,县小人家半住山。”这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思考,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与对人情的关注。最后一句“闻说西行皆石径,喜无尘土扑征颜”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旅途的期待与对尘世烦扰的渴望逃避,表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心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中提到的“雁知还”主要象征什么?
A) 行旅的孤独
B) 春天的到来与归乡的希望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B
诗人对“芳草极天”的感受是什么?
A) 迷失思绪
B) 享受春光
C) 绝望无助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石径”主要是指什么?
A) 乡村小路
B) 西行的道路
C) 繁华市区
答案:B
对比孙云凤的《征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征程》更强调思乡之情与旅行中的困惑,而《登鹳雀楼》则展现了一种壮阔的视野和豪情。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不同的内心世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