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潭州》

时间: 2025-04-25 15:58:54

诗句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闢。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58:54

原文展示:

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闢。
定王十里城,处处见山色。

白话文翻译:

维衡山高耸在南方的荒野,经过开辟而成为城镇。
定王所建的十里城,四周皆可看到山的景色。

注释:

  • 维衡:指维衡山,位于今湖南省,山势高耸。
  • :指高耸、耸立。
  • 南荒:南方的荒野。
  • 作镇:建立城镇。
  • 定王:指的是某位王者,具体是谁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
  • 十里城:指城镇的范围,约十里。
  • 处处见山色:四周都可以看到山的颜色和景色。

典故解析:

“维衡”指的是维衡山,历史上有多位王侯在此地立城,成为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定王可能是指某位在此建立城池的王者,具体身份依据历史文献可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字仲明,号青松,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地方风情为题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潭州》创作于黄裳游历潭州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地方历史的思考。诗中表现出对南方山水的热爱和对开辟城镇的历史感慨。

诗歌鉴赏:

《潭州》通过对维衡山和定王城的描绘,展示了南方的山水之美与历史的厚重感。诗的开头用“维衡屹南荒”勾勒出一幅巍峨的山景,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山的高耸也象征着自然的伟力。接着,通过“作镇自开闢”提及人类的开拓精神,暗示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自然的征服和利用。最后一句“处处见山色”则将视野拉开,展现出一幅山水相依的和谐美景,诗人对这些景象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整首诗虽短,但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黄裳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索与感慨。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维衡屹南荒:描写维衡山的高耸,强调其在南方荒野的独特地位,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
  2. 作镇自开闢:说明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中开辟了城镇,突显人类的开拓精神。
  3. 定王十里城:提到定王所建的城,揭示了历史人物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历史的延续性。
  4. 处处见山色:描绘城镇周围的自然风光,表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维衡屹南荒,作镇自开闢”,前后两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维衡山和城镇构成山水与人文的对比,表现出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对人类开拓精神的肯定,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维衡山:自然的伟大和力量的象征。
  • 城镇:人类智慧和开拓的象征。
  • 山色:自然美的体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维衡”是什么地方?

    • A. 北方的荒野
    • B. 南方的山
    • C. 东边的水域
  2. “定王十里城”中的“定王”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一种地理现象
    • C. 一种植物
  3. 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人类的城市
    • B. 自然的山水
    • C. 历史的遗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黄裳的《潭州》相对照,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自然山水之美,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黄裳则更强调人类开拓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更为积极的开拓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裳诗集》

相关查询

天华寺亭二首 天华寺亭二首 题张粹夫万卷楼 题岳阳楼 题友人南北江山图 题杨毅肃十马图 题杨氏清福亭 题香积寺 题王与善隐轩 题苏庆嗣睡乐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头小子 风流 包含剧的词语有哪些 荨麻疹 工字旁的字 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违强陵弱 虎父无犬子 帏幌 下笔便就 身不由主 毛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彑字旁的字 音问 衒惑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