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时间: 2025-08-01 23:06:36

诗句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

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

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

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

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3:06:36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
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
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
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
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至德的仁政普及于天下,关怀之情遍布九州。
想到这些人离开故土,漂泊在外将依附于何处呢?
外面避开征战的次数,内心亲朋稀少令人伤感。
叹息没有逢到明君盛世,如何能照亮那些隐秘的忧愁呢?
在柏台上简省行李,兰殿赐予朝服。
别离的曲调在秋风中响起,恩泽的法令如春辉般温暖。
使得四海安宁,诏令下达到万众归心。
惭愧自己非夔龙之佐,徒然歌唱鸿雁归飞。

注释

字词注释:

  • 至德:至高的道德,指仁德之政。
  • 九围:指广大的地域,古代常用来形容天下。
  • 蓬转:指漂泊不定的状态,如蓬草随风而动。
  • 征戍:征战和戍守,指战争带来的离乱。
  • 柏台:古代的台榭,常用于接待和举行仪式的地方。
  • 兰殿:指文官的殿堂,象征权威和地位。
  • 恩令:恩惠的法令,指朝廷的恩赐。
  • 夔龙:夔和龙,古代传说中的大圣和神,有辅佐之意。

典故解析:

  • 夔龙:夔是神话中的大圣,龙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诗中提及以表示对自己能力的自谦。
  • 鸿雁飞:鸿雁常用于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强调诗人的感伤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子容,唐代诗人,曾任宰相,因其诗歌清新脱俗,兼具政治关怀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应圣旨而作,目的是为送别宇文融,涉及户口管理的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的局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至德临天下”开篇,展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仁政理念,诗人对舍弃故土、离开家乡的人的关怀和同情贯穿全诗。通过描绘人们因征战而四处漂泊的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亲友离散的惋惜,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诗中“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治世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积极的愿景,提到“恩令生春辉”,表现出对未来美好局面的期待,更有“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定的社会图景。最后一句“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则表现出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谦逊,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敬仰,充满了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至德临天下:强调仁德之政普遍施行。
  2. 劳情遍九围:关心之情遍及四方。
  3. 念兹人去本:思念那些离开故土的人。
  4. 蓬转将何依:无依无靠,漂泊不定。
  5. 外避征戍数:外面避开战乱的情况。
  6. 内伤亲党稀:内心对亲友稀少的悲伤。
  7. 嗟不逢明盛:叹息未能遇到明君盛世。
  8. 胡能照隐微:如何能照亮内心的隐忧。
  9. 柏台简行李:在柏台上准备简朴的行装。
  10. 兰殿锡朝衣:在兰殿赐予朝服。
  11. 别曲动秋风:离别的曲调在秋风中回响。
  12. 恩令生春辉:恩泽的法令如春光般温暖。
  13. 使出四海安:使四海安宁。
  14. 诏下万心归:诏令使得万众归心。
  15. 怍非夔龙佐:惭愧自己不是能辅佐明君的人。
  16. 徒歌鸿雁飞:只能空唱鸿雁归飞的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形成对比,增强表达的力度。
  • 比喻:用“鸿雁飞”比喻思乡与离别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情与政治,表达了对离散人群的关怀、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以及对理想治世的追求,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至德:象征仁政与道德。
  • 蓬草: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 柏台、兰殿:象征权力与地位。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至德”指的是什么?
    A. 魂魄
    B. 仁德之政
    C. 战争

  2. 诗中表达了对哪些人的关心?
    A. 统治者
    B. 离乡人
    C. 士兵

  3. “怍非夔龙佐”的意思是什么?
    A. 感到惭愧
    B. 感到骄傲
    C. 感到无奈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期盼。
  • 杜甫《春望》:抒发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比较张说的此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动荡时代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于人情与个人命运,后者则更关注国家与政治的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秋凉晚步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舟过安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 九日追怀叔父兄长登高 九日 端午 送翁修撰 次韵彦崇游三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水火不投 包含锵的词语有哪些 育肥 目字旁的字 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晓行夜住 庸夫 鼎字旁的字 正雅 盐脉 桃康 包含赇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片词只句 贪如饕餮 沾风惹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