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14
奉和御製读后魏书
高祖宽仁高,哀矜信有馀。
严刑几尽措,黎庶获安居。
旧法躬刊定,繁文再划除。
既平财谒路,清白励簪裾。
这首诗描写了魏朝高祖的宽仁与哀悯,强调了他对民众的关怀和信任。严厉的刑罚几乎被废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旧有的法律经过修订,繁琐的文书也被清除。在财政上也进行了整顿,清白的风气得以树立,官员们的清廉得到了重视。
夏竦(约1000-1070年),字子明,号靖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表达关注民生的情怀。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对魏书的赞美和对高祖政策的肯定,旨在歌颂其施政宽仁、减轻民众负担的成就,表达对良好治理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宋代对魏书的解读与赞美。诗中通过对高祖仁政的描绘,展示出诗人对民众幸福生活的关注和对良政美德的追求。开头的“高祖宽仁高”直接点名高祖的德行,接着通过“哀矜信有馀”展现出高祖对百姓的关怀。之后几句则具体说明高祖在施政上的措施,严刑的废除、法律的修订、财政的整顿,无不体现出高祖对社会的深思熟虑。诗的最后,通过“清白励簪裾”强调官员的清廉,既是对高祖的赞美,也是一种对未来政治的期许,传达出一种对清明治世的向往。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魏朝高祖施政的赞美,表达了对仁政和清明政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百姓幸福生活的关心和期盼。
高祖在诗中被描绘为什么样的形象?
诗中提到的“黎庶”指的是谁?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