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5:2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5:22:30
斗百花月夜残荷
作者: 崔荣江 〔当代〕
看横塘风霁。小月颜容羞水。
曳裙独倚栏杆,伤眼芰荷腰细。
红粉怜怜。垂首不是相思,一把怨秋珠泪。
殊好花间事,未竟缠绵,便品沧桑滋味。
谁怜瘦损。依然殢情无悔?
我亦如荷,无端与折秋风。
也是夜来憔悴。
在宁静的横塘边,雨后的天空清澈明亮,小月的脸庞似乎也因水面而显得羞涩。
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裙摆轻拂,忍不住伤感,眼前的芰荷显得纤细而脆弱。
那些红颜美人令人怜惜,低头并非因思念,只是满心怨愤,像秋天的泪珠一样滴落。
这花间的故事真美好,然而未能尽情缠绵,便已品尝了生活的沧桑与苦涩。
又有谁来怜惜我这瘦弱的身影?我依然痴情不悔。
我也像那荷花,无端地被秋风所折磨,夜来愈显憔悴。
作者介绍:崔荣江是当代著名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崔荣江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之际,当时社会变迁迅速,诗人通过描绘残荷与月夜的情景,表达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
《斗百花月夜残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传达了对人生无常与爱情困惑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看横塘风霁”,就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风和日丽的夜晚。小月的“颜容羞水”则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曳裙独倚栏杆”,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仿佛在与内心的情感对话。荷花的“腰细”不仅是对荷花的赞美,更暗示了诗人对脆弱美好的追忆与伤感。“红粉怜怜”则将目光转向年轻女子的美丽,承载着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诗的最后几句“我亦如荷,无端与折秋风”,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认同与无奈,荷花的脆弱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形成一种深邃的共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情世故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无常人生的感慨。诗人以荷花为媒介,探索了生命的脆弱与爱情的执着,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A. 看横塘风霁
B. 曳裙独倚栏杆
C. 红粉怜怜
D. 我亦如荷
“我亦如荷”中,诗人用荷花来比喻什么?
A. 对美的追求
B. 对爱情的执着
C. 自身的脆弱与无奈
D. 对青春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均展现了对青春与爱情的感慨,但崔荣江的诗更加强调自然与人情的结合,情感更加复杂。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豪放中带有哲理的思考,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