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妙庭观》

时间: 2025-05-04 03:43:49

诗句

闻说瑶池事渺然,那知此地有飞仙。

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灵丹世莫传。

漫写风姿□俗眼,空余窟室奉炉烟。

何时了却公家事,一洗尘襟访洞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3:49

原文展示:

闻说瑶池事渺然,那知此地有飞仙。
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灵丹世莫传。
漫写风姿俗眼,空余窟室奉炉烟。
何时了却公家事,一洗尘襟访洞天。

白话文翻译:

听说瑶池的故事那么遥远,不知道这里竟有飞仙。
玉皇的美妙乐曲人在哪里呢?金鼎里的灵丹世间无人传授。
随意描绘美丽风姿只在俗人眼中,空留山洞里香烟袅袅。
什么时候才能了却公事,洗净尘俗的衣襟,去访那洞天仙境?

注释: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通常与西方的仙女有关。
  • 飞仙:指仙人或神仙,象征超脱世俗的境界。
  • 玉皇:玉皇大帝,传说中的天帝,主宰天界。
  • 金鼎:古代炼丹的器具,象征长生不老的药物。
  • 窟室:指山洞或隐居的地方。
  • 炉烟:炼丹时的烟雾,象征着修道的过程。
  • 公家事:指世俗的事务,涉及官场或人情世故。
  • 洞天:仙境,指隐秘的、远离尘世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活跃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题妙庭观》写于一个寻求仙境与心灵解脱的背景下,诗人可能在某个隐士或道士的庙宇中,感受到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对世俗事务的厌倦。

诗歌鉴赏:

《题妙庭观》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对瑶池、飞仙、玉皇和金鼎等意象的描绘,展示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追求超脱的愿望。首句“闻说瑶池事渺然”,引入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意象,诗人以此表达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接下来的“那知此地有飞仙”,则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仍然隐藏着超越之境。

“玉皇妙曲人何在,金鼎灵丹世莫传”将诗人的思考带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探讨,借助于神话传说,诗人质疑那些理想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世间是否仍有通往长生与超脱的道路。

在“漫写风姿俗眼,空余窟室奉炉烟”中,诗人以自嘲的笔调描绘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的无奈与空虚,形象地展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何时了却公家事,一洗尘襟访洞天”则充满了期待与渴望,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的羁绊,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题妙庭观》不仅展示了个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对精神栖息地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说瑶池事渺然:听说瑶池的故事很遥远,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2. 那知此地有飞仙:意外发现眼前的地方竟有飞仙,暗示现实中也有神秘的存在。
  3. 玉皇妙曲人何在:询问玉皇的美妙音乐家在哪里,体现了对理想的追寻。
  4. 金鼎灵丹世莫传:金鼎中的灵丹在世上无人传授,表达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5. 漫写风姿俗眼:随意描绘美丽的风姿只在世俗眼中,表现了对表象的无奈。
  6. 空余窟室奉炉烟:山洞里空余的香烟,象征修行者的孤独与空虚。
  7. 何时了却公家事:何时才能了却世俗的事务,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
  8. 一洗尘襟访洞天:想要洗净尘俗,去寻求理想的洞天,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瑶池、飞仙等作为理想的象征。
  • 对仗:如“玉皇妙曲”与“金鼎灵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如“人何在”。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世俗的反思,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真理与自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池:象征理想的仙境与完美的生活。
  • 飞仙:代表超脱世俗的存在。
  • 玉皇:象征权力与神性。
  • 金鼎: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道理与智慧。
  • 炉烟:象征修行过程中的孤独与坚持。
  • 洞天:象征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仙境
    C. 历史遗迹

  2. “金鼎灵丹世莫传”中“世莫传”意味着什么? A. 没有人传授
    B. 很多人传授
    C. 只有少数人知道

  3. 诗人希望什么时候能“了却公家事”? A. 现在
    B. 不确定
    C. 永远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但陆游更倾向于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而陆楠则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 其二 及时 采桑子 中秋自题小照有赠 采桑子 其四 春日寄怀纫兰妹 采桑子 其二 采桑子 昨夜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二 采桑子 采桑子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鬥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失修 旋风册子 瓜字旁的字 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民无噍类 防暴警察 包含昊的词语有哪些 亲旧 刓方为圆,常度未替 炮火连天 瓜区豆分 一夕千念 用字旁的字 竭诚相待 眼开头的成语 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