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5:22
夜色阑珊月上迟,
半窗花影弄参差。
镫前络纬声声急,
似为愁人织鬓丝。
夜色渐深,月亮升得很慢;
窗边的花影在摇曳,显得参差不齐。
灯前蜻蜓的叫声急促,
仿佛是在为愁苦的人编织鬓发的丝线。
“络纬”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秋日的愁思,蜻蜓的鸣叫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孤独与忧愁的感受。
作者介绍:宋泽元,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情感细腻,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络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诗人用“夜色阑珊”和“月上迟”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让人感受到月光洒落在窗前的静谧。窗外花影的“参差”则暗示了生活的复杂与不确定,进一步衬托出人内心的愁苦。
在“镫前络纬声声急”中,蜻蜓的急促叫声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再现,更是诗人情感的投射,似乎在传递一种急迫感与无奈感。最后一句“似为愁人织鬓丝”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蜻蜓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它在为愁苦的人编织着无尽的思绪与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夜色与蜻蜓的声音,表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诗词测试:
诗中“镫前络纬”指的是:
A. 灯前的蜻蜓
B. 窗边的花影
C. 夜空的星星
D. 月亮
“似为愁人织鬓丝”中“织鬓丝”暗示了:
A. 欢乐的情绪
B. 忧愁的思绪
C. 幸福的生活
D. 自由的灵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是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逝去爱情的追忆,而《络纬》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