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46
赋得春云处处生
千里年光静,四望春云生。
椠日祥光举,疏云瑞叶轻。
盖阴笼迥树,阵影抱危城。
非将吴会远,飘荡帝乡情。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千里之外的年光显得格外宁静,四周望去春云随处可见。阳光普照,祥和的光辉照亮了大地,稀疏的云彩轻轻地飘过,像瑞气缭绕在新叶之间。阴影笼罩着高耸的树木,阵阵云影环绕着危城。诗人并不想将自己的思绪寄托在遥远的吴会,而是感受到对帝乡的深切情怀在心中飘荡。
骆宾王(约 640-684),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骆宾王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哲理。他的诗作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描绘春天和对故乡的思念方面颇具特色。
《赋得春云处处生》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之时。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诗人在描绘春云的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感细腻与人文关怀。
这首诗以春天的云彩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千里年光静”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春天的脚步声。随后的“四望春云生”,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四周,展现了春云的生机和活力。
“椠日祥光举,疏云瑞叶轻”,这里描绘了阳光洒在大地上的美好景象,稀疏的云彩轻轻飘过,仿佛是瑞气环绕着新叶,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这一联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充满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接下来的“盖阴笼迥树,阵影抱危城”则转向阴影与城池,形成了一个阴暗与光明交替的对比,传达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与某种潜在的忧虑。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使读者在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非将吴会远,飘荡帝乡情”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吴会作为历史地名,代表着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骆宾王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艺术造诣。
整首诗以春天的云彩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温暖与忧虑交织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吴会”指代的是什么?
A. 一座城市
B. 一种情感
C. 一个历史地名
D. 一种风景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什么?
A. 消极
B. 中立
C. 积极
D. 不在乎
诗中“疏云瑞叶轻”中“瑞叶”指的是什么?
A. 新叶
B. 落叶
C. 枯叶
D. 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