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9:43
原文展示:
太平吟 老者得其养,幼者得其仰。 劳者得其饷,死者得其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太平盛世中,老年人得到了应有的赡养,年轻人得到了尊敬和依靠。劳动者得到了应有的报酬,逝者得到了安葬。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哲理见长,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太平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即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劳有所得,死有所葬,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但仍有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邵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的渴望。
诗歌鉴赏: 邵雍的《太平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诗中“老者得其养,幼者得其仰”体现了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关怀,强调了社会对不同年龄层的责任和义务。“劳者得其饷,死者得其葬”则进一步强调了劳动者的权益和逝者的尊严,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四个并列的句子,构建了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模型,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强调了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重要性。通过描绘老、幼、劳、死四个方面的权益,展现了作者对全面社会关怀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该诗也反映了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与《太平吟》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杜甫的《石壕吏》与邵雍的《太平吟》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后者则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