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宋谢叠山先生遗琴武林吴氏得之绘图传示为之作歌》

时间: 2025-05-22 07:11:27

诗句

东山桐,西山梓。

上枝蟠青云,下枝拂流水。

雷轰雹击野火烧,裂骨穿肤半生死。

谁从大壑阴,采制为鸣琴。

孤丝寡珥縆断脊,中有清霜烈日之明心。

天荒地老陵谷变,此骨不与金石同销沈。

可怜文信国,闻道遗琴欲沦没。

亦有汪水云,当时挥手凌青雯。

如何尚有一片乾净土,埋此三尺四寸枯桐根。

粗具腭与龈,安辨蛇蚹纹。

漆文土花所不蚀,叠山两字分明存。

先生身似摩霄鹄,燕市从容一瓯粥。

掀髯抵几已无成,茶坂麻衣空恸哭。

当其横膝时,含情再三弹。

初为《梁父吟》,后作《齐女叹》。

世无钟期莫为赏,海天何处寻成连。

先生此时与谁语,琴兮琴兮吾与汝。

先生可逝琴不亡,十三之徽一一吐焰直与箕尾争光芒。

此琴非桐亦非梓,铭非铭兮字非字。

黏著苌弘血一腔,意亿劫灰飞不起。

吴氏为此图,望古意有余。

我思此琴不可见,展图忽忽生嗟吁。

谁招朱鸟挥残泪,敲碎西台竹如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7:11:27

原文展示:

东山桐,西山梓。上枝蟠青云,下枝拂流水。雷轰雹击野火烧,裂骨穿肤半生死。谁从大壑阴,采制为鸣琴。孤丝寡珥縆断脊,中有清霜烈日之明心。天荒地老陵谷变,此骨不与金石同销沈。可怜文信国,闻道遗琴欲沦没。亦有汪水云,当时挥手凌青雯。如何尚有一片乾净土,埋此三尺四寸枯桐根。粗具腭与龈,安辨蛇蚹纹。漆文土花所不蚀,叠山两字分明存。先生身似摩霄鹄,燕市从容一瓯粥。掀髯抵几已无成,茶坂麻衣空恸哭。当其横膝时,含情再三弹。初为梁父吟,后作齐女叹。世无钟期莫为赏,海天何处寻成连。先生此时与谁语,琴兮琴兮吾与汝。先生可逝琴不亡,十三之徽一一吐焰直与箕尾争光芒。此琴非桐亦非梓,铭非铭兮字非字。黏著苌弘血一腔,意亿劫灰飞不起。吴氏为此图,望古意有余。我思此琴不可见,展图忽忽生嗟吁。谁招朱鸟挥残泪,敲碎西台竹如意。

白话文翻译:

东山的桐木,西山的梓木。树枝缠绕着青云,树下枝条轻拂着流水。雷声轰鸣,冰雹袭击,野火肆虐,骨肉分离,几乎丧命。究竟是谁从大壑的阴影中,采集材料制作这鸣琴?孤独的琴弦断裂,琴身中却蕴藏着清霜与烈日的明亮心境。天荒地老,山陵与谷地变迁,这根骨头却不与金石同沉沦。可怜文信国,听闻遗琴将沦丧。也有汪水与云彩,当时挥手如青雯。怎能还有一片洁净的土壤,埋藏着这三尺四寸的枯桐根?粗糙的腭与牙,如何能分辨蛇蚹的纹路?漆面与土花所无法侵蚀,叠山两个字依然鲜明。先生的身影如同飞翔的天鹅,燕市中悠然自得地享受一碗粥。白发苍苍的他已无所成就,茶坂上麻衣轻声哭泣。当他横膝而坐时,含情再三弹奏。最初弹的是梁父吟,后来又作齐女叹。世间没有钟期来为他赏乐,海天之际又何处寻得知音。此时的先生与谁在对话,琴啊琴啊,我与你同在。先生或许已逝去,但琴却不会消亡,十三个徽记一一吐焰,直与箕尾争辉。此琴非桐非梓,铭文也非铭字。浸染着苌弘的鲜血,意念亿劫也无法灰飞烟灭。吴氏为此绘图,仍旧怀念古意。我思念这琴无法见到,展开图画不禁叹息。是谁招来朱鸟挥洒残泪,敲碎西台的竹如意。

注释:

  • 东山桐,西山梓:指两种常见的木材,象征琴的材料。
  • 孤丝寡珥:指琴弦的孤独,象征琴的失落。
  • 天荒地老:形容时间的久远,变化的巨大。
  • 文信国:指文信国的琴,可能暗指某个历史人物或地名。
  • 吴氏为此图:指吴氏绘制的图,可能与琴的传承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兆洛,清代诗人,擅长古诗,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作品多描写古人情怀和琴棋书画,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表达了对古琴的怀念与对失落文化的感叹,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诗歌鉴赏:

李兆洛的《宋谢叠山先生遗琴武林吴氏得之绘图传示为之作歌》是一首深具情感与意象的诗作。诗中以古琴作为载体,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开篇用东山桐与西山梓的对比,引入琴的材质,暗示琴的价值与珍贵。接着通过雷轰和野火的景象,描绘出一种生与死的紧迫感,显示出对琴的悲痛与无奈。

诗中通过“天荒地老陵谷变,此骨不与金石同销沈”强调了人类对时间的无力,古琴虽然物质上可能会消逝,但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却是永恒的。李兆洛展现了对古琴的深切思念,尤其是在提到“先生身似摩霄鹄,燕市从容一瓯粥”时,借用对比,既表现了古人的高洁与淡泊,又映衬出当下的平凡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始终,既有对古琴的敬畏,又有对传统文化的忧虑,最终抒发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追思。诗人在最后以朱鸟挥泪的意象,增添了一份悲伤,暗示着古琴之美已难寻觅,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山桐,西山梓:介绍琴的材料,强调其珍贵。
  2. 上枝蟠青云,下枝拂流水:形象地描绘了琴的优雅。
  3. 雷轰雹击野火烧,裂骨穿肤半生死: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脆弱。
  4. 谁从大壑阴,采制为鸣琴:追问古琴的来源,反映作者的怀疑与思索。
  5. 孤丝寡珥縆断脊:暗示琴弦的孤独,象征琴的失落。
  6. 天荒地老陵谷变,此骨不与金石同销沈:强调古琴的文化价值与永恒。
  7. 可怜文信国,闻道遗琴欲沦没:表现对琴失落的哀惜。
  8. 如何尚有一片乾净土,埋此三尺四寸枯桐根:对古琴的怀念,寄托在土壤中。
  9. 此琴非桐亦非梓,铭非铭兮字非字:强调琴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10. 吴氏为此图,望古意有余:吴氏的图像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与古人情怀结合,创造深远的意境。
  • 拟人:赋予琴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古琴作为文化象征的意义,表现了对传统艺术的敬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对失落文化的哀伤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神。
  • 东山桐、西山梓:代表琴的物质基础,强调其珍贵。
  • 朱鸟、青云:象征美好与理想,渴望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山桐,西山梓”中的“桐”和“梓”分别代表什么?

    • A. 两种木材
    • B. 两种花
    • C. 两种鱼
  2. 诗中提到的“天荒地老”意在表达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地理的变迁
    • C. 人生的无常
  3. “琴兮琴兮吾与汝”中“吾与汝”是什么意思?

    • A. 我与你的关系
    • B. 我与琴的对话
    • C. 我与朋友的情谊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琴歌》:王维
  • 《楚辞·九思》:屈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琴歌》同样以琴作为主题,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在意境上与李兆洛的作品形成对照,表现出对兄弟情谊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兆洛研究》
  • 《古琴文化与艺术传承》
  • 《李兆洛诗词选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方瞳胡先生 寓叹 题卧龙山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十首 其七 出游不果 道石三首 其一 秋日郊居 闲中戏书 村舍 东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休结尾的成语 横施 走之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轻淳 旷日持久 三长善月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混淆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斗字旁的字 还淳反古 四点底的字 包字头的字 繍的简体字怎么写?繍字简体书写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晨昏 耀祖光宗 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