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寒上》

时间: 2025-05-12 14:10:25

诗句

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

将军贵轻士卒,几人回首生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4:10:25

诗词名称: 寒上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胡兵欲下阴山,寒烽远过萧关。
将军贵轻士卒,几人回首生还。

白话文翻译:

胡人的士兵想要从阴山出发,寒冷的烽火已经远远传到了萧关。将军重视自己的声望,轻视士兵的生命,究竟有几个人能够回头生还呢?

注释:

  • 胡兵: 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士兵,通常是指匈奴、契丹等。
  • 阴山: 古代的山脉,位于现今的内蒙古地区。
  • 寒烽: 烽火台传递的信号,表示战争来临时的警报。
  • 萧关: 古代的一个边关,通常被用来防御外敌。
  • 将军: 指统领军队的将领。
  • 贵轻士卒: 意思是将军看重自己的名声而轻视士兵的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保守派政治家,崇尚儒家思想,倡导重视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边疆局势紧张,胡人对宋朝的威胁加大。司马光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关注和对将军轻视士卒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事的无奈和深思。

诗歌鉴赏:

《寒上》是一首以边塞为题材的古诗,表现了战事的紧迫感和士兵的悲惨命运。诗中通过描绘胡兵的威胁和寒冷的烽火,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开头两句用“胡兵欲下阴山”引出战事的来临,展示了敌人的气势和动向,接着用“寒烽远过萧关”强化了战斗的紧迫感,仿佛烽火已经点燃,战争一触即发。最后两句则引发了对士兵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将军的自私和对士兵生命的漠视,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存归来。整体上,诗歌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事的悲观和对士兵的同情,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兵欲下阴山: 胡人的军队准备从阴山进攻,暗示战争迫在眉睫。
  2. 寒烽远过萧关: 冲突的信号已经发出,萧关作为边疆防线,面临严峻挑战。
  3. 将军贵轻士卒: 将军重视个人名声,轻视士兵的生命,表现了战场上的冷酷。
  4. 几人回首生还: 质疑战斗的结局,几乎没有士兵能够安全返回,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 “胡兵”和“将军”形成对比,反映出敌我双方的关系。
  • 比喻: “寒烽”不仅指烽火,也象征着战事的惨烈和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强调士兵的悲惨命运和将军的冷酷无情,抒发了对士卒安危的关切,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 胡兵: 象征外敌的侵略和威胁。
  • 阴山: 代表战争的起点,喻示着战事的严峻。
  • 寒烽: 传达出一种紧迫和寒冷的气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 士卒: 代表那些为国而战的普通士兵,体现出对他们命运的深切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兵”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士兵?

    • A. 汉族
    • B. 胡人
    • C. 藏族
    • D. 满族
  2. “寒烽”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农田
    • D. 冰雪
  3. 诗中“几人回首生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希望
    • B. 绝望
    • C. 骄傲
    • D. 平静

答案:

  1. B. 胡人
  2. B. 战争
  3. B. 绝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同样描写边塞情景,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
  • 高适《别董大》: 以友情为主题,反映出战士之间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

  • 朱自华《宋代诗词概论》
  • 李白《古诗文选注》
  • 司马光传记及其文学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午日三首 送刘推官贡甫赴汝州 赠狄梁公十二代孙国宾 送周寺丞宰新郑 暮雨 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 宣州杂诗二十首 宣州杂诗二十首 宣州杂诗二十首 宣州杂诗二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造地设 下马牌 日月无私照 兵销革偃 包含袂的词语有哪些 丹恳 邦结尾的成语 滔滔不绝 愤世疾邪 里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势不容缓 龝字旁的字 奉移 齒字旁的字 脚骨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