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9: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9:54:17
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不数浮溪与止斋,网罗欲与巽岩偕。
极知浩博窥辕固,未肯轻浮学祐涯。
愧我孤根难树立,误君初草未编排。
藏山行世俱闲事,莫把穷通累雅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作者不以浮溪和止斋为重,而是希望与巽岩相伴。虽然他了解浩博的知识,却未轻易学习浮浅的事物。诗人感到自己孤独的根基难以扎根,误了君子对初学的期望。最终,诗人认为在山中行走的生活是无所事事的,劝诫自己不要让穷困和通达的境遇影响了雅致的情怀。
刘克庄,宋代文学家,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唐诗的传统,还融入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刘克庄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
本诗写于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感到失望,他希望能寻找到更深层的哲理和价值。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严谨的韵律,诗句之间的对仗和音韵协调,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篇提到的“浮溪”和“止斋”,象征着轻浮与坚定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而“巽岩”则是他追求的目标,体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中的“极知浩博窥辕固”,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空谈理论而不切实际,最终只会导致自己的孤立无援。结尾的“藏山行世俱闲事”,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希望能超脱于世俗的纷扰,但又被现实所困扰。
整首诗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理想与自我反省,强调内心的追求和对外在事物的超脱。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浮溪”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与谁相伴?
诗中“藏山行世俱闲事”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