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28
苍苔满意上庭除,应为新来客屦疏。
老圃宁无螬半李,贫家尚有鼠馀蔬。
身光退士吟招隐,儿劝尊公赋遂初。
已与山灵盟歃了,龙钟断不就安车。
庭院里的苍苔看起来很满足,应该是因为新来的客人不常光顾。老园子里难道没有半个被虫蛀的李子吗?贫穷的人家还有一些剩余的蔬菜。身心光明的隐士吟唱着隐居的诗句,孩子劝尊贵的公子赋诗开怀。已经与山中的灵物结下了盟约,年老体衰的我怎能再乘坐安逸的车马呢?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山水景色,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他的诗中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杂兴十首》是刘克庄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诗中透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以庭院的苍苔为引子,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人在描绘庭院的宁静时,流露出对客人稀少的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映,也暗示了普遍社会关系的疏离感。接着,诗人提到老园子里的虫蛀和贫家剩菜,象征着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人间疾苦的同情。
在第三联,诗人提到身心的光明与隐士的吟唱,展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最后一联中,诗人以“龙钟”自喻,表达了对老年的无奈和对安逸生活的拒绝。他与山灵的盟约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复杂而深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活苦难的思考,折射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庭院的宁静与生活的艰辛,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
诗中“苍苔满意”所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A. 宁静的生活
B. 生活的忙碌
C. 社会的喧嚣
D. 远离尘嚣
“老圃宁无螬半李”中“螬”指的是什么?
A. 花
B. 虫
C. 水
D. 风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赞美
C. 忽视
D. 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