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侠杂词(一十二首)》

时间: 2025-04-26 22:00:30

诗句

蜀琴初奏双鸳鸯,冘竹和鸣双凤凰。

夜阑酒散不上马,紫荆月堕西家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30

原文展示:

蜀琴初奏双鸳鸯,
冘竹和鸣双凤凰。
夜阑酒散不上马,
紫荆月堕西家墙。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蜀地的琴声响起,仿佛双鸳鸯在对唱;
竹林中传来和鸣声,似乎是双凤凰在翩翩起舞。
夜色渐深,酒席散去,我不想骑马离去,
月光照在紫荆花上,西墙的影子愈加迷人。

注释:

  • 蜀琴:指四川地区的琴,代表古典音乐。
  • 鸳鸯:一种水鸟,象征爱情。
  • 冘竹:指竹子,形容竹林。
  • 和鸣:指齐声鸣叫,形容鸟类的和谐。
  • 夜阑:夜晚深沉的样子。
  • 紫荆:一种花,常见于南方,花色紫红。
  • 堕西家墙:墙的西边,意指月光洒落的地方。

典故解析:

“鸳鸯”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凤凰”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和美丽。整个诗句通过这两组意象表现出春日的温暖和和谐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云,号白雪山人,浙江人。以诗词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借春天的气息,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和轻松的生活情趣,表现春天带来的愉悦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诗中用“蜀琴”和“鸳鸯”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爱情的美好。竹林的鸣叫与凤凰的形象交相辉映,传达出自然的和谐。夜色中的酒宴散去,增添了几分惆怅,诗人宁愿留在这美好的时光,不愿骑马离去,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最后,紫荆花在明月下的影子,更是将这幅春日的画面点缀得温柔而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琴初奏双鸳鸯:蜀地的琴声初起,似乎在演奏着双鸳鸯的恋曲,象征着春天的爱情。
  2. 冘竹和鸣双凤凰:竹林中传来和谐的鸣叫声,仿佛是双凤凰在共舞,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3. 夜阑酒散不上马:夜幕降临,酒宴结束,我却不想马上骑马离去,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4. 紫荆月堕西家墙:月光洒落在紫荆花上,映照在西边的墙上,意境悠远、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鸳鸯”和“凤凰”比喻爱情和美好,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和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琴:象征音乐与艺术。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 凤凰:象征美丽与吉祥。
  • 紫荆: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笛子
    • B. 琴
    • C. 古筝
    • D. 箫
  2.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爱情?

    • A. 凤凰
    • B. 冘竹
    • C. 鸳鸯
    • D. 紫荆
  3. 诗中提到的“夜阑”指的是什么时候?

    • A. 清晨
    • B. 黄昏
    • C. 深夜
    • D. 上午

答案:

  1. B. 琴
  2. C. 鸳鸯
  3. C. 深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维桢的诗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美好和宁静,而杜甫则带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 满江红(庚申初度) 水龙吟·岷峨寿佛东来 送李琴士据梧 江神子 自和 水调歌头(送制参向君玉归里) 一基节静江祝圣乐语口号 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 水调歌头(自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威风扫地 包含瘖的词语有哪些 利利索索 顺退 烜烈 示字旁的字 迅雷不及掩耳 隶字旁的字 漂母进饭 阜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石字旁的字 有向顺 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辰斗 神谋妙策 填街溢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