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30
蜀琴初奏双鸳鸯,
冘竹和鸣双凤凰。
夜阑酒散不上马,
紫荆月堕西家墙。
初春时节,蜀地的琴声响起,仿佛双鸳鸯在对唱;
竹林中传来和鸣声,似乎是双凤凰在翩翩起舞。
夜色渐深,酒席散去,我不想骑马离去,
月光照在紫荆花上,西墙的影子愈加迷人。
“鸳鸯”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凤凰”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和美丽。整个诗句通过这两组意象表现出春日的温暖和和谐的自然景象。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云,号白雪山人,浙江人。以诗词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借春天的气息,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和轻松的生活情趣,表现春天带来的愉悦感受。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诗中用“蜀琴”和“鸳鸯”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爱情的美好。竹林的鸣叫与凤凰的形象交相辉映,传达出自然的和谐。夜色中的酒宴散去,增添了几分惆怅,诗人宁愿留在这美好的时光,不愿骑马离去,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最后,紫荆花在明月下的影子,更是将这幅春日的画面点缀得温柔而富有诗意。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和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爱情?
诗中提到的“夜阑”指的是什么时候?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维桢的诗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美好和宁静,而杜甫则带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