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 江南柳》

时间: 2025-05-19 03:57:34

诗句

拂水残无,回风倦否,几回肠断江南柳。

一从攀折送行人,何年重见纤纤手?

垂巷愁疏,当门怨久,眉边眼底逢迎彀。

却嫌春意不多时,秋来渐与人同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3:57:34

原文展示:

拂水残无,回风倦否,几回肠断江南柳。一从攀折送行人,何年重见纤纤手?垂巷愁疏,当门怨久,眉边眼底逢迎彀。却嫌春意不多时,秋来渐与人同瘦。

白话文翻译:

轻拂水面,水波已然消散,回风是否感到疲倦,几度让我为江南的柳树肠断心伤。一旦攀折了柳条送别行人,何年才能再见那纤纤素手?小巷中愁绪渐疏,门前的怨恨也已久,眉梢眼角处皆是迎合的轻佻。却觉得春意来得不多,秋天渐渐让我也变得憔悴。

注释:

  • 拂水残无:轻轻拂动水面,水波已经消失。
  • 回风倦否:指回旋的风是否感到疲惫。
  • 几回肠断江南柳:几次让我因江南柳而心痛。
  • 攀折:爬上去折断。
  • 纤纤手:形容女子细腻的手。
  • 垂巷愁疏:小巷中愁绪渐渐减少。
  • 怨久:怨恨的时间已经很长。
  • 眉边眼底:眉毛和眼角,形容情感的流露。
  • 逢迎彀:迎合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 春意不多时:春天的气息来得不久。
  • 秋来渐与人同瘦:秋天来临,自己也渐渐变得瘦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约1660-约1730),字仲明,号静斋,江苏人,清代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清丽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

《踏莎行 江南柳》创作于清代,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观,表达对离别与相思的情感,背景或与个人经历有关,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江南柳》以江南的柳树为切入点,展开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情描绘。开篇便以“拂水残无,回风倦否”的问句引入,表现了轻柔的水波和微风,带出了清新的自然气息,然而这种宁静却掩埋着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无奈。接下来的“几回肠断江南柳”,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痛苦与思念。

“攀折送行人”的意象,表现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不舍,尤其是“何年重见纤纤手”的感慨,更是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诗中描绘的“垂巷愁疏、当门怨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让愁绪渐渐淡去,但心底的怨恨与思念却依然存在。

最后以“却嫌春意不多时,秋来渐与人同瘦”收尾,将春天的短暂与秋天的萧瑟相对比,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充分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与人事的悲欢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拂水残无:描绘水面被轻轻拂动后,波纹消失的瞬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回风倦否:风的回旋是否感到疲惫,暗示离别的沉重与难舍。
  3. 几回肠断江南柳:为江南的柳树而心痛,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4. 一从攀折送行人:折柳送别,象征着不舍与离愁。
  5. 何年重见纤纤手:对再见的渴望,流露出思念之情。
  6. 垂巷愁疏:小巷中的愁绪渐渐减淡,时间的流逝让愁苦不再深重。
  7. 当门怨久:长久的怨恨,象征着执念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8. 眉边眼底逢迎彀:眉梢眼角的迎合,暗示着人际关系中的虚伪与表面。
  9. 却嫌春意不多时:感叹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10. 秋来渐与人同瘦:秋天的到来使自己也渐渐憔悴,讲述了生命的流逝与衰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比作柳树的悲伤,形象生动。
  • 拟人:风与水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与思念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柳:象征着故乡的美与思念。
  • 水波:代表着流动与变迁,暗示时间的无情。
  • 纤纤手:象征着美好的人与往昔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回肠断江南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痛
    • B. 喜悦
    • C. 恐惧
  2. “一从攀折送行人”中的“攀折”指的是什么?

    • A. 爬山
    • B. 折柳送别
    • C. 采花
  3. 诗人的心情在整首诗中是:

    • A. 欢快
    • B. 伤感
    • C. 索然无味

答案:

  1. A. 伤痛
  2. B. 折柳送别
  3. 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同样描绘江南的美景与情感。
  • 《离骚》屈原:表达离愁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袁克文与李清照的作品:两位诗人在表达离别与思念上有相似之处,袁克文偏向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全书》

相关查询

沁园春 赠友 沁园春·枣园感旧,呈李久庵先生 沁园春•偶兴和阮亭 其一 沁园春二首 其一 沁园春 虎 沁园春 题慕逸求愚轩图 沁园春 寄昆山友人并自述 沁园春 耕 沁园春 其一 送蔡都御史巡抚山东 沁园春 寿张婉紃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欢呼鼓舞 欠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包含惠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榱的词语有哪些 壮工 水底捞明月 飞递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毫发丝粟 饮风餐露 行字旁的字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空廓 祖茔 入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高飞远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